本报记者 冉学东 发自北京
“现在看来,央行是要下大力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了。”7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室主任、副研究员曹红辉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指的是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一番谈话,在这番谈话中,周小川勾画了
央行关于建立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
周小川说,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支持和规范支付服务创新及相关金融创新。
他说,人民银行确立了我国支付结算体系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建立能体现国情和国际惯例相结合、市场竞争和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完善的支付结算法规体系。
形成以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支付清算组织等为补充的支付服务组织体系。
长期致力于此项研究的曹红辉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现代化的支付清算体系就成了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进展缓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
进展缓慢的原因是,这项工作的推进要统一多方的思想认识,直接涉及到相关各方的利益重新分配,因此此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
上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提供两千万美元资金支持我国建立这个工作,但是进展不大。今年6月10日,央行发布《支付清算组织设立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明确允许社会机构设立支付清算系统,并允许外资参股。
曹红辉透露,有关部门在内部多次提出要建立一个清算银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将央行的资金清算备份中心搬迁到上海,打算在上海成立一个清算中心,今后发展为一个清算银行,把商业银行的清算业务都放到上海。
我国现有支付清算系统的结构的第一个层次是商业银行的每家分支机构在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设三种账户:储备金账户、备付金账户及贷款账户;第二个层次是以票据、信用卡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支付清算工具体系;第三个层次是各方相对独立的分系统: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2000多家同城票据交换清算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全国电子资金汇兑系统等。
曹红辉认为,这样的一个支付清算体系构架效率低下,安全性差,具有独立分散、功能分割的诸多缺陷。
而央行目前确定的这个目标正是为了克服以上缺陷,而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商业银行等机构的清算账户予以合并、集中;降低过高的储备金比率,规范账户管理:健立统一、兼容的支付清算系统:各金融监管部门对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的职责划分与中央银行的作用。
曹红辉说,事实上作为一个替代的产物,第三方支付清算系统正在蓬勃发展,尽管规模还很小,如E银联、VISA、万事达BAY等具有能够在网上进行支付清算组织也有十几家。“这些都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