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第三方市场医治独董不独病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5:26 第一财经日报 | |||||||||
张昌辉 “科龙事件”近日一直热度不减,媒体纷纷跟进和连续报道,更加逼近了事实的真相。7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关于“科龙三独董挂冠而去”的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独董不独”话题的深切关注。
据去年《首份中国独董调查报告》显示,有33.3%的独立董事表示,从未在董事会表决时投过弃权票或反对票;有35%的独立董事承认,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有分歧的独立意见;有15%的独立董事认为,所在上市公司存在拒绝、阻碍、隐瞒或者干预自己行权行为的情况。 出现独董如此“集体失语”的局面,有人指责,是独董个人的道德缺失所致;有人则批评,是大股东一手遮天造成的云云。笔者认为,痛骂独董,骂不出独董的主观行权愿望,而指责独董客观行权环境的恶劣也无损于上市公司的一根毫毛,因为根子出在独立董事制度设计上,所以根本出路还是要修正或重建独立董事制度。 让我们先来读读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规定,独立董事可由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提名产生。 既然有这样的“规定”,那么由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名产生独立董事就顺理成章了,而大股东或者董事长说了算,在中国目前的有关制度语境下,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既然是董事长请你来的,你当然得听董事长的,不能提反对意见,不能发表“独立意见”。你若不听,请你走人。这就是“潜规则”的逻辑。 而实际也是这么操作的。据悉,有六成以上的独董是由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名产生;有近四成的独董是由第一大股东提名的。所谓董事会,说白了就是由董事长提名产生或必须经过董事长的点头认可,否则一切都是白搭。而由其他股东提名的独董极为罕见。其实,有也等于无。 因此,独董频频“非正常退出”也就有了合逻辑的解释。据说,目前全国至少有200多名独董是被迫中途退出董事会的,约占4000名独立董事的5%左右。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修正或重建独立董事制度。笔者建议,可以立法规定,独立董事必须由中小投资者提名,或由政府有关部门推荐,或由有信誉的第三方提名,并尽快建立一个独立董事中介市场,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中立的选拔与供给机制:独立董事的薪酬来自于独立的中介机构,与其所服务的上市公司完全脱离利害关系,其薪酬与其节省的社会成本挂钩;并且硬性规定,独董享有其他董事的一切同等权利,独董不违法,上市公司董事会无权开拔独董。 如此,则局面就有可能颠倒过来:不是董事长炒独董,而是独董有可能炒董事长。如此,可口可乐前董事长艾华士被其公司两位独立董事弹劾、最终被迫辞职的事实就不仅仅是我们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