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商业因素将使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前景不甚明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00:40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特约记者 路虎 中海油优尼科开始谈判,白宫不打算进行快速安全调查 据美国媒体透露,中海油本周二开始和美国优尼科进行收购谈判。白宫表示,不会对这项交易进行快速安全审查,舆论认为这为中海油收购案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对此,中国有
报价优势或被抵消? 中海油的高层代表星期二开始在纽约与优尼科就价值185亿美元的收购案进行谈判。这个中国第三大的石油公司希望说服优尼科撇开政治因素,接受它的全现金交易方案。 尽管从表面上看,中海油开出高于对手10%的高价、并以全部现金支付,这一方案对优尼科股东具有绝对吸引力,但是横在中海油面前的一道道障碍很有可能抵消它的报价优势。 这项近期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的收购案在一开始,西方媒体就有意透露属于商业机密的中海油收购意向,使中海油失去竞价优势和商机,在政治上则引起美国政坛过分关注,为收购造成了过多障碍。 白宫表态增加不确定因素? 尽管中海油星期一表示,希望美国政府对这项收购案进行快速安全审查,但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则在6月27日的记者会上,首次传达了白宫方面的意见,也就是一旦中海油的收购得以通过,美国政府将按照程序对此进行审查。这无疑为这个收购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看来这个收购案无法被当作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尤其是在当前美中因为贸易、汇率等问题争执不下,同时牵掣到各国战略利益的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敏感时期。 中国政府呼吁政治因素莫干扰 中国政府28日也第一次对这个收购案发表意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新闻会上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应当被视为企业间的普通商业行为,而不应该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各方评析:收购前景并不明朗 但是由美国国会立法创立的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成员帕特里克·莫洛伊上周末在一个关于美国和欧盟应当如何应对与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的讨论会上也谈到中海油收购案。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交易。他说:“这是中国政府决定购买一个美国主要的石油公司。值得庆幸的是,这个交易应当得到、也会得到妥善的审查。” 不过美国学界和商界一些意见认为,即便撇开政治因素、单从商业收购的角度看,中海油的收购前景也并不是一片明朗。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能源经济与政策学会主任丹尼斯·奥布莱恩从20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中国的石油工业,熟知中国的石油战略。但他对中海油的收购并不看好。他说:“我个人认为雪佛龙最终会拿下这个交易,因为优尼科的管理层和股东可能会倾向于雪佛龙。这里有文化因素,还有长远的经济、就业等因素,所以可能更有吸引力。” 至于优尼科愿意坐下来和中海油谈,奥布莱恩认为,这只是优尼科在向雪佛龙讨价还价。他说:“中海油的报价也是优尼科用来和雪佛龙谈判的筹码。当然,如果我是优尼科的重要决策人或者主要股东,我会把这看成一个讨价还价的好机会。” 此前雪佛龙已经表示,不会抬高收购价码。雪佛龙认为,自己不会有安全审查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比出价更高的中海油更为有利。而中海油也认为,它还没有丧失优势。 链接 中国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 【据新华社北京29日电】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28日在美国新奥尔良说,中国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用自己的石油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他同时驳斥了将国际市场高油价归咎于中国石油消费增加的观点。 据外电报道,张国宝是在出席于新奥尔良举行的一个美中油气会议期间做这番表示的。这是中国首次正式证实何时开始向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 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普遍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进口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紧急情况。美国能源部说,今年8月份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达到7亿桶的目标。 张国宝还说,把国际市场高油价归咎于中国石油消费增长的做法是“没有道理和站不住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