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仍处在上升周期中 减速说法不能成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14: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中国经济增长将减速甚至滑入低谷吗?通过对外贸趋势和价格指数(CPI和PPI)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减速的预测不能成立,2005年GDP的增长将保持与2004年基本相当的势头(本报6月27日第3版)。能够支持这一判断的,不只是前5个月的出口额、CPI、PPI等进度数据,更有中国十多年来的GDP增长趋势作为依据。

  1991年,中国经济从前两年的低谷中走出,GDP增长率达到9.2%(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可比价格,下同),1992年更是高达14.2%,此后一直到1996年,增长率都维持在9%以上,1991-1996的6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上升期或者说增长加速期;1997年增长率为8.8%,1998年降到7.8%,此后一直到2002年,GDP增长率都没有超过8%,1998-2002年的5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减速期;2003年GDP增长率重新突破9%,2004年达到9.5%,经济增长一般都是峰谷相间,那2003年后的这几年应该是一个新的增长加速期。这个周期启动不久,预计还会持续两三年,GDP增长率维持在9%左右是可以预期的,今年就掉到8%以下的可能性很小。

  数据毕竟是表面现象,并且可以作出多种解释,要对中国经济趋势作出判断,还需深入到经济增长周期规律之中,需要知道,这个周期是否真实存在,又是如何形成。

  这次GDP增长加速周期的形成,其动力在于工业化的深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化范围扩大,工业制成品更加普及;二是工业化程度加深,深入到能源和原料。这两个方面近年来成为新的增长点,带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加速周期。

  工业制成品的普及经历了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先是由外贸带动,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沿海地区提高了供给能力,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将产品销售到更广泛的地域和人群;而内地和农村的消费能力也逐步提高;内地对工业制成品需求数量的增大又促进内地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1991年启动的那个经济增长加速周期,动力主要来自沿海地区,1992-1994年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上都在20%以上,比内地省份高出五六个百分点甚至更多。而2003年启动的这个周期,中部省份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增长率基本上都在12%以上,只比沿海省份低两三个百分点。这说明,工业制成品的市场在扩大,工业化的范围在扩大,内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加。

  重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增加,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省份,前几年是轻工业产值增长快于重工业,近年来开始发生转变。这是因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使能源和原料的需求增加,带动工业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将经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能源、原料以及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于加工制造业,可以预见,在接下来几年中,相关产业仍然需要加强,PPI持续快速上涨正是市场发出的信号。

  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也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加,劳动力也将像能源和原料一样涨价。此外,能源、原料和劳动力主要由内地供给,它们的涨价将使内地收入增长,从而使国内市场扩大,这又将带动经济新一轮的增长。这些过程都还在进行之中,因此中国经济的加速增长周期不会很快结束。

  既然经济高速增长是工业化深化的必然结果,那么,即使是9%的增长率,也不能认为经济出现过热。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增长过快而采取过多控制措施,倒是应该趁着经济增长加速,利用一些周期性因素,比如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吸引更多投资,促进能源、原料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经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