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的江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07:3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王梓 从高速公路网就可以看出江西为“对接长珠闽”所作的努力。 从南昌坐车去广州,在江西境内基本上都是高速,到赣粤边界的龙南县则需转到105国道。105国道广东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改建成一级公路,江西段的改建落在后头;这几年
但在高速公路对接上,江西则领先于广东。从2001年6月至2004年1月,江西先后修建了昌泰高速、泰赣高速、赣定高速,一直修到与广东河源交界的定南县。而广东河源境内与之对接的粤赣高速2003年底才动工,全长135.7公里,分三段建设,力争2005年底建成通车。 在通向长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的方向,江西也积极主动地加快了修建高速公路的步伐。上瑞高速江西段已于2004年9月全线贯通,这条东西向大通道将江西与浙江和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地区连接起来;另外,江西已经规划景婺黄(常)高速公路,通向浙江杭州和宁波。2004年9月建成通车的温沙高速已经修到赣闽交界处的沙塘隘,只等福建那边修过来(计划于2005年底建成),便可望与闽南三角洲实现“高速”对接。 看着在农田包围之中向前延伸的高速公路,你能感受到江西对于实现工业转型和对接长珠闽的迫切心情。 我们在南昌遇到一个司机,他曾经开货车,与妻子一起,在外地跑了七八年运输,中间只回过两次家。他说,在江西,像他这样长年在外的司机有很多,高安市是有名的运输大市,“赣C 5××××”的车跑遍全国。他们很少回家,因为江西的货运不多,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家乡。“如果江西经济发达了,到这里来的货车就会多起来。” 这几年江西似乎正走在通向发达的路上,GDP连续三年双位数增长,2004年更是高达13.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4.2:35.0:40.8调整为2004年的20.4∶45.6∶34.0;实际利用外资成为中部第一,全国前十。 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王志国研究员向我们介绍这些情况时,颇为自豪。他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原因在于江西搭建了一个好的工业化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工业园、城市化和基础设施。江西现有98个县级以上的工业园;城市面貌改善,很多市修建了新城区;三年零九个月时间修建了1000公里高速公路,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421公里,这些都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好的条件。 大家都知道这些建设有利于地区发展,只是不知道建设的钱从哪里来。江西以前也不知道,“我们是‘吃饭财政’,哪有钱搞投入”,从南昌到赣州,政府官员的说法非常一致。他们另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孟建柱就任省委书记以后,江西的心态更开放,思路更开阔了。 省政府办公厅调研处处长陈石俊向我们介绍了资金利用的思路。比如修建高速公路,江西主动配合国家规划,从而获得交通部的资金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江西共争取到48.64亿元;利用赣粤高速等上市公司融资;争取银行支持,有将近一半的资金共一百多亿元来自贷款,赣定高速投资45亿元,向工商银行申请了将近30亿项目基建贷款。 工业园和新城区的建设也有灵活而多样的资金来源,很常见的做法是政府将辖区内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交付给一个企业,作为交换,向它免费或者低价出让一块土地。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有类似的做法,但政府官员们已不愿透露过多细节。 这些灵活的办法以及优惠政策,在带来资金和建设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问题,比如银行贷款过多,增加了信贷风险;土地出让价格太低,扭曲了要素价格,对今后的发展颇为不利。去年以来,江西的工业园由118个撤并为98个,面积由173万亩减少到74.8万亩。 我们作为局外人,难以评判江西这种做法是好是坏。在赣江上的八一大桥桥头,一左一右是一只黑猫和一只白猫,这显然是邓小平那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形象展示,或许这句话也适用于江西现在的做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