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电力 > 正文
 

缓解电力紧张关键是完善价格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 11: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又将迎来一个用电的高峰期。2005年5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史玉波特别就电力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电力供应的问题重又引人关注。

  我们仍将面对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据预测,今年的电力缺口为2500万千瓦左右。导致供应紧张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用电需求增长太快,2004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1735亿千瓦时,增长了14.9%,工业用电是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空调耗电增多也起了重要作用;二是装机容量不足,现有电力供给能力不足。近年来,电力建设由超前变为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三是因为电煤供应紧张,一些地区的电厂因缺煤而停机,使得现有的电力供给能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应该多管齐下。首先是实行需求侧管理,通过对电力需求方进行管理,优化其用电方式,引导他们高峰时少用电,低谷时多用电,这能减少高峰时期的用电量。

  提高发电机组容量是解决电力供给能力的根本办法,但新建总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挖潜则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供给能力,进行地区间电力调度就是有效的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设备超负荷,但欠发达地区往往开工不足,可以在电力供应上支援较发达地区。现在国家积极推进区域电力市场,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电煤紧张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煤矿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加强电力企业和煤矿之间的协调,还可以考虑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电厂,改运煤为输电。

  所有这些措施都在实际工作中被采用,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往往需要行政力量的干预。

  需求侧管理难度不小。本来错峰用电靠的是企业自觉配合,但供电部门常常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在深圳,很多镇成立几十人的巡查队,专门检查错峰用电执行情况,发现不遵守错峰用电规定的企业,就采取拉闸或断线等措施。

  电力企业和煤矿之间的协调也不好,电力企业抱怨煤价在上涨,而煤矿认为电煤价格还是太低,因此导致电煤生产不足且出现质量低劣的现象。

  为什么各方利益难以协调?主要原因是价格机制没有理顺,各个利益主体都认为自己受到损害,不愿意主动配合。

  电力具有垄断性质,电价属于国家计划,为了使计划价格得到实行,国家又进而对电煤进行指导定价,致使电煤价格的上涨落后于其他煤炭品种,煤炭企业积极性不够。后来电煤价格终于上涨,习惯了高利润的电力企业又不能接受,要求电价与电煤价格同步上涨,实行煤电联动政策,但这又会破坏电价的计划性,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跨省区电力调度也受限于价格机制不健全,各地区都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影响电力资源在地区之间的优化配置。

  其实,如果价格机制得到理顺,价格能够反映各利益主体的成本和收益,那很多问题的解决会容易得多。比如需求侧管理,如果峰谷电价差距足够大,用电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会更加自觉地改变用电方式。现在也实行峰谷不同价,但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相关部门的心情很矛盾,既想以峰谷差价实现需求侧管理,又怕高峰时期电价太高影响生产和经济增长速度,于是形成一个扭曲的价格,各方都不甚满意,市场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有时就需要靠强制措施解决问题。

  扭曲的价格在发展的某些阶段是必要的。电力作为基础设施,偏低的价格为其他产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条件;以电价为基础压低电煤价格以维持电力部门的高利润,也吸引了资金投入到电力建设中来。这些曾经都有积极意义,但消极作用也已经显现,偏低的电价助长了高耗能行为,反过来又使电力和电煤供应紧张,扭曲的价格也因此不能再维持下去。或许现在已经到了理顺电力价格机制的阶段。这可能会带来痛苦,实行市场定价,电价可能上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电力企业控制成本能力提高,电价又可能下降),增加人们的生活支出和企业的生产成本。但这个方向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