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非公38条落实不易 企业期待具体方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03:00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沈柬贝 发自上海 为了响应国务院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上海市政府于一个月前出台了“非公经济38条”。如今,政策出台“满月”,而具体落实情况如何?上海的民营企业行事是否硬朗许多、方便许多?
“从上海市委等领导层面的想法来看,38条实施意见出台是很有诚意的,但是职能部门的落实情况,非常令人担忧。”上海金源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跃进告诉本报记者。 按照周跃进的说法,职能部门的认识是否已经统一到市政府的层面上来,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周跃进的这种担忧恰好也成了昨日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关于实施意见落实情况座谈会上讨论的中心话题。 公认的一点是,38条的开放程度相当大。但是,“该讲的都讲了,如何实施依然还是很大的问题。”市政协副秘书长张亚培提出。 从“中央36条”到“上海38条”的紧密配合,说明政策环境已具备最好时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咨询部主任张兆安博士指出。但他也认为,当务之急更需要把政策贯彻到具体部门的工作上去,“不然的话,依旧是金融部门说自家的话,工商单位管自己的摊儿,政策落实不易。”“推动、鼓励、允许”的字眼在文件中出现很多,但是没有具体的落实部门,在张亚培看来,操作性就很差。因此张亚培建议,上海需要制定一个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8条”重要举措的分工方案,由职能部门进行检查、落实,变政策推动为部门推动。 正倾力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在“非公经济38条”中也明确表示将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但是一例因为与民营企业相关的贷款导致坏账致使银行信贷员被判刑的例子,使得银行在给民企贷款问题上更为谨慎。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巡视员沈思举例说,银行信贷员如果将一笔贷款放给民营企业,出了问题就得承受“受贿”之嫌,甚至可能为此丢了饭碗。此时承担的道德风险成了当前银行对民营企业放贷小心翼翼的一个根深蒂固的原因。 “融资问题没有解决好,什么都白讲。”周跃进说。上海伟龙企业的董事长陈志龙也认为,上海“非公经济38条”紧密跟进36条,说明政府也看到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但是从多数人的观念上,对民营企业依旧是小心谨慎,贷款自然就成了心病。 为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海早前就已专门成立了上海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与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在卢湾区工商联会长郑淑贤看来,“两个中心”的工作也并没有得到支持,缺乏“手段”或“权力”,“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又实质上服务了什么呢?” 业内曾流传,上海经济是“三条腿”走路,上世纪80年代靠国家资本,90年代是外资,到了21世纪应该考虑资本替代,由民营资本充当主角。张兆安指出,如果这种替代是一种趋势的话,就需要把招商引资所具有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嫁接到非公经济的发展上去,从金融政策上给予明确的鼓励,制定一套制度。 也许政策出来才一个月,谈落实或许过早,但是企业家的呼声依然让人忧心。周跃进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缺乏一个量化的指标,“谁在落实,落实什么,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很让人担心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