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网上谈 答疑解惑促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 13:30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北京5月31日讯(记者 富子梅)今天,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网上谈系列活动第四场座谈会,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举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非公有制企业有关负责人作为嘉宾出席,与网民连线纵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次活动由中宣部宣教局主办,人民网进行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直播,新华网、央视国际网、光明网、中青网等网站联合转播。
针对网民关心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这一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助理巡视员王黎明说,根据《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放宽了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对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陈永杰向网民介绍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他说,在行业分布上,非公有制经济正从传统加工、轻纺、建筑、批发零售等行业为主,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新兴服务等领域拓展;在结构规模上由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的大企业过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副司长孙文序说,到2004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365.07万户,个体工商户2350.5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9604.36万人,注册资金总额52993.86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创业、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有网民提问“民营企业如何应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河北新奥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玉锁说,在进入新的行业前,民营企业一定要加强管理运营模式、技术、人才、市场和资金上的积累,最好能与现有主业经营形成互补,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宣教部副部长史泽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也参加了网上交流活动。 座谈会期间,人民网强国论坛最高同时在线浏览人数达5.8万人,网民现场跟帖提问800多条,视频收看达1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