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乔
数字从来不是冰冷的,尤其对于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海关总署6月初公布今年前5个月的外贸统计,进出口总额5227.8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略作纵向对比就会明白,这些数字里蕴含着惊人的发展奇迹。
按今年1~5月的数字,就是月均外贸额超1000亿美元。这种状况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就已出现,去年7月份外贸额曾达999.8亿美元,9月首次单月突破1000亿美元。只要这种增长势头持续,今年外贸总量将轻松超过12000亿美元。
如果这样叙述还嫌模糊,不妨让时光倒流到1978年。那一年中国外贸总额仅206.4亿美元,相对于2004年的11547.4亿美元,等于26年里实现了55倍多的总量增长。就是说,现在一周的平均进出口量,比1978年全年要多,这大约就是开放的增长爆发力。
由此可以多花些时间,理一理中国外贸26年来惊人增长的脉络。
1978年后的10年里,中国集中进行农村改革和价格转轨,外贸发展虽快,但总量不大,增长也不算顺利。开始三年倒是有30%左右的高增幅,但1982年外贸总额却出现-5.5%的罕见降幅,那一年进口同比下降12.4%,1983和1986年的外贸增幅也仅5%上下,直到1988年,中国外贸才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后两年里,中国外贸仅有个位数增幅。到1991年,随着西方开始解除对华经济制裁,外贸才重新活跃,当年实现17.6%的高增幅,开始了中国外贸飞跃“黄金期”:在连续5年约20%的高增长后,1995年外贸总额升至2808.6亿美元。
但1996年中国出口几乎没有增长,外贸总额仅增3.2%。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在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仍然增长21%,外贸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不过亚洲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毕竟还是来了,于是1998年外贸增长趋于停滞,出口勉强持平,但进口下降,全年增幅为-0.4%,成为26年里中国外贸第二个负增长年份。
好在1999年外贸重返增长通道,增幅回升至11.3%,为新世纪又一轮外贸飞跃“黄金期”打下基础。2001年中国外贸增幅仅7.5%,但总额跃上了5000亿美元大关,第二年增长逾20%,2003、2004两年更以连续超过35%的惊人增幅,使外贸总额迅速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也就是说,从2000~2004年的5年里翻了一番多。
历史就这样被创造了出来,中国外贸新局面亦由此展开。想想看,在世界贸易排名里,中国1978年排第32位,1989年升至15位,1997年首度进入前十,2000年居第七,2001年第六,2002年第五。2004年中国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德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我们不再是那个偏执地强调自力更生的封闭经济体,当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为以外向型为强大的增长驱动力,一个新的贸易大国全面崛起,并正开始向贸易强国演进。
令人着迷的是,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势头,也许才刚刚拉开序幕。从现在开始的下一个5年里,中国的外贸总额完全可能突破20000亿美元大关。这其中的核心驱动力,首推全球化市场竞争,当然还应包括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与争端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再看看那些已成历史标杆的外贸数字吧。从1978到1993年,中国还不算是出口驱动经济增长的国家,那15年进口常常多于出口,时不时还有外贸逆差。质变从1994年露出了苗头,当年中国外贸实现不到50亿美元的顺差,此后出口始终高于同期进口,一年贸易顺差少则100多亿美元,多的时候,像1997、1998两年顺差均超过400亿美元,致使同期外汇储备余额也暴增。
贸易争端因此也越来越多。比如中美长期争议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以及最近中国纺织品在美欧遭遇的摩擦重围等,从另一方面表明中国外贸实力在增大,也逼迫我们要尽量超越令人兴奋的外贸数字,更注重质的提升,即站在全球竞争的高度,培养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外贸、特别是出口实现可持续增长。
当然那已是另外的故事,虽然有关内容,同样隐含在26年来不断变大的外贸数字之中。插图/苏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