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舒默修正案有阴谋 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场灾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11:46 《资本市场》 | ||||||||
人民币币值重估的呼声重新鼓噪起来,以前一直提倡货币自由化的麦金农和蒙代尔却转向呼吁人民币保持稳定,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灾难? 彭兴韵/文 人民币汇率变动烽烟再起。
4月上旬,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份提案:要求中国政府在六个月内允许人民币升值,否则,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谁操纵汇率? 美国认为,中国政府人为地把人民币汇率跟美元直接挂钩,使得中国出口商品在价格上得到了15%到40%的优势,也就是平均27.5%的优势。以此为依据,该项名为《舒默修正案》的动议规定,如果中国在6个月内不采取行动调高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美国将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征收27.5%的关税。 与此同时,美众议院又附和参议院,提出了《中国货币法案》。该法案指出,外国政府低估本国货币,构成违禁出口补贴,属“操纵汇率”。人民币汇率再次被推到了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前沿。 美国参众两院的逻辑是,中国的汇率政策人为地提高美国对华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价格,进而扩大了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增加了美国的失业,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伤害。 在这些议员看来,只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甚至美国国内所面临的各类经济矛盾,就会得到圆满解决。这无疑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美国人的偏狭也表露无遗。 200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额达到了6177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只不过数百亿美元,相对于美国6000余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只不过极小的一部分。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将其国内巨额的贸易逆差,归罪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显然是小题大做了。 美国受惠人民币稳定 实际上,这些年来,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美国金融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4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较2003年增长了51.3%,外汇储备总额超过了6000亿美元。而在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中,基本上都是美元资产,尤其是持有大量的美国政府债券。 一旦人民币升值,大量的投机资本流出,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无疑会减少对美国政府债券的需求,美国政府债券市场利率就会下降,这无疑会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其次,中国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为美国提供了巨额的铸币税。美元的储备货币铸币税意味着,美国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就可以无偿地占用中国的资源和产品。 相反,如果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中国对美元储备的需求会减少,美元再也难以享受到如此之大的铸币税的好处。 最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成了全球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所谓“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的说法,无不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结果。而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正是美国成功地实现产业转移的前提。 人民币汇率升值是“灾难” 相对于美国参议院的急躁和粗浅而言,美国财长斯诺却似乎要稳重的多。 期诺表示:“推动这项法案是一个严重错误,它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你不希望扰乱中国的金融体制,导致又一场东南亚金融风暴,对吧?”斯诺的最后一问,恐怕触及到了这些议员最敏感的神经。 他们积极地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或者要求人民币“升值”,背后不可告人的图谋实质上就是,他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国内的经济金融体系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治理结构还很不完善,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顽疾还难以解决、企业、银行和其它各类金融机构还没有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因此,一旦中国按照他们的意愿改革了汇率制度,汇率水平在经历短暂的升值之后,可能会急转直下,将中国经济金融体系拖入危机的泥潭。 无论如何,他们是不希望中国过于积极地活跃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美国参众两院人民币汇率动案的神经里,还是政治经济霸权主义在作祟。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然而,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东欧和前苏联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按照“华盛顿共识”对汇率制度进行了大爆炸式的市场化改革,结果这些国家的货币和整个金融体系崩溃了。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始作俑者、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教授麦金农先生,在他早期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中,实际上也主张对包括汇率制度在内的金融体系进行一揽子的全面自由化改革,然而,在经历各种金融危机和金融风暴之后,麦先生又对他过去的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主张在对汇率制度的改革时必须谨慎。 近几年来,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方面,他同具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一致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一个“灾难”。 麦金农最近还认为,东亚经济体选择盯住美元是一种完全理性的选择。浮动汇率、盯住一揽子货币等汇率制度安排均不能解决东亚地区面临的汇率困境。 汇率不能单方面改革 汇率制度的改革本身需要很多条件,至少,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规模、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国内经济自由化程度,是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做出了许多努力,直接的如企业结汇期限放宽、实行美元做市商制度、允许外国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外汇交叉买卖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以及货币调控机制的改革,都无一不是在间接地为汇率制度的改革创造条件。 3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已经明确地表示,中国可能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出其不意”地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 3月29日,周小川行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未来汇率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 4月3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再一次重申,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很难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下一步汇率改革重在机制而不是水平。 这些都明确地向外界表明,中国在汇率问题的争论方面,已经开始正视问题的实质:即更加自由、开放和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机制。 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人民币是不是需要升值和是否立即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而是需要加快改革,建立健全国内的经济、金融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