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份额开始迅速萎缩 新华书店扮装谋嫁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11:34 《资本市场》 | ||||||||
文/杨达卿 新华书店的第67个生日,终于在4月24日过去了。 对于新华书店来说,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日子。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这个由新华书店总店与国内民营资本及外资资本合资孕育一年多的混血儿,就要正式挂牌露面了。
在加入WTO的第四年里,图书零售业的门槛上民营资本蜂拥而至,外资也大军压境。残酷的市场竞争也让新华书店——这个红了半个多世纪的皇帝女儿(曾享尽政策最惠待遇),今天也不得不给自己梳妆打扮,以新仪貌寻觅青睐。 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的组建,也该算这皇帝女儿抛出去的一个媚眼,既抛给各路欲切入图书销售的资本,也抛给图书市场的终端消费者。可是,这一眼毕竟是从图书销售旧制里抛出来的,仍叫人心存几分联姻的疑虑。 曾几何时,新华书店是我们精神粮食最重要的来源。新华书店最辉煌时在全国有1.4万左右的销售网点。她几乎象个千手观音,把万千只手伸到全国城乡,加之独揽图书销售权及中小学教材发行权,年销售额曾高达17亿元。 因为体制造就的这些垄断利益,千手观音的新华书店手端铁饭碗,不必辛苦也可口满腹饱。也正因为此,她的体躯早已慢慢臃肿,服务早已慢慢冰冷,不与时俱进的机制和姿态,也导致她的市场份额开始迅速萎缩,品牌效应开始沦落。 如今,冲着儿时新华书店繁华的记忆,再到各地新华书店里寻找那份求知的慰藉,大多数人都有失望而归的失落和喟叹:要么书店规模开始萎缩;要么在偌大的书店里,你找不到需要的时下新书,而都是一些中小学生教辅书和记载陈年旧事的过往名著;要么部分原来的书架柜台换上了日用百货,而营业员却正忙着织毛衣,或忙着唠嗑,闲暇自得而又脸孔漠然…… 徘徊半天,营业员会指着化妆品柜台问道,“新进的大宝牌化妆品,美白保湿,你要不要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以为误入杂货店。但这千真万确是在新华书店,相信出门后大多数人都会再仰头看一下店外牌匾,毛泽东当年题书的“新华书店”四字蒙着历史的尘埃仍算健在。 上世纪87年代的改革,又使我们新华书店的千只观音手不成一家——新华书店总店不再做各地总管,仅在业务上和各地新华书店搭搭手。 现在地方上各自为政,也导致新华书店在门可罗雀的百无聊赖中继续着图书零售的败绩。尤其是在1997年到2001年间,新华书店总店销售额遭遇滑铁卢大败局。 曾经荣耀的品牌,巨无霸的“新华书店系”,结果却和秦始皇兵马俑一样虽赫赫有名,却失去了在沙场上攻城掠地的强势能力。或者说新华书店系正经历着一如前秦王符坚的“淝水之战”,符坚的军团虽说庞大,但因为缺乏统一有效的团队精神反成一盘散沙,竟被东晋弱旅寡兵战败。 新华书店系在图书营销商战中,是否也在重蹈“淝水之战”的覆辙呢? 再看一些民营书店却名利广进,著名的如风入松书店,席殊书屋等。进入人头攒动的北京风入松书店,你最先感受的是那种氛围:一个精神花园,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的书香,而不是现在一部分新华书店散发出的化妆品的粉香,日用品的杂货味,和读书人自感误入其中的蠢味;然后你还会体会到这里自由的阅读取舍空间,这里温馨的朋友般的服务,你仿佛感觉这里是你的书房,而你是阅读的主人,你可以选择,也可以放弃而不遭冷眼,可以要求,可以享受,你的阅读情趣被充分激发,你的购买欲潜移默发。 民营书店如是成功,想东山再起、重谋霸主地位的新华书店系是否应从中借鉴学习些新东西呢? 去年,席殊书屋获得全国连锁经营权。这让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拥有600多家连锁店的席殊更获得一把有力的尚方宝剑,去和新华书店系争夺书业零售地盘。种种局势显示,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进行市场化改制、重组、兼并或联姻,已迫在眉睫。 判断一个城市乃至一国之繁盛,一如书店之类文化场所的书香,远比灯红酒绿的炫彩和参天大厦的高度更有说服力。民营书店与新华书店争艳之势也正可昭显这种繁盛,不论民营与国营书店谁可问鼎,都让人欢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