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上海市委提出,对离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应采取政府主导“购买培训”
●农工党上海市委提出,在政策上允许农民既能参加“镇保”医疗保险,又能继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本报记者 徐博 王斌 发自上海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落实本市离土农民社会保障的若干建议”,现已提交上海市委、市政府,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昨天(17日)中午上海东方网上进行的网络互动交流节目“假如我是政协委员……”的现场,一位名叫“白礼”的网友提问:“郊区离土农民的出路在哪?”
“市委、市政府对离土农民非常重视,”出席该活动的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表示,“去年出台的镇保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政协委员们对离土农民的就业、宅基地置换又提出了一些措施。可以说,安排好离土农民是2005年的重要工作。”
政府为农民“购买培训”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下称“民革”)上海市委在昨天开幕的上海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专门就离土农民的“就业”提交了团体提案。
民革上海市委经过调研认为,离土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开发就业功能不够这两大原因造成了离土农民就业难的局面。
他们为此建言,政府要打破城乡限制造成的各种就业转移的障碍,首先给予离土农民一视同仁的就业服务;其次针对他们就业的弱势境况,提供更多的就业援助,并丰富就业形式,包括承包外地的土地和一些非正规的就业渠道。
提案认为,从根本上解决离土农民“就业难”,必须实现农民职业非农化,开展普遍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据民革上海市委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劳动力仅占总量的9.1%。提案进一步指出,对离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应采取特殊做法,即由政府主导“购买培训”,即采用政府补贴形式,资助那些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重点对象应是年轻的离土农民。
农工党为“镇保”献计
中国农工民主党(下称“农工党”)上海市委专门就“完善农村村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递交了团体提案。据农工党上海市委调查显示,上海郊区乡村医生队伍情况和农村医疗预防保健体系仍存在隐患,如乡村医生年龄严重老化,50岁以上占总数的36%,40岁以下仅占13%;2047名乡村医生中,全科医生仅1人,大专以上学历者仅10人;乡村医生处方用药不规范;部分乡村卫生室面积不达标;乡村医生待遇低、生活不稳定。
农工党上海市委关注上海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由来已久。2004年上海“两会”举行之后,由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农工党上海市委组成了“离土农民社会保障”课题组,经过数月调研,形成了“关于城市化进程中落实本市离土农民社会保障的若干建议”,经上海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已提交上海市委、市政府,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截至去年10月底,上海小城镇社会保险(下称“镇保”)参保人数已超过50万。
课题组认为,“镇保”政策出台前,合作医疗保险一直是上海郊区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享受此种保险的农民,在进行普通门诊和大病门诊或住院治疗时,个人与国家按不同比例共同承担医疗费。“镇保”被推出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镇保”基本医疗保险成为独立运行的两套体系。离土农民均加入“镇保”体系,此种保险主要解决门诊大病和住院问题,不负担一般门诊费用。
他们还指出,“镇保”基本医疗保险是与“镇保”基本养老保险捆绑实施的,但据2003年10月出台的《上海市被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民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办法》,征地男性年龄在16~44岁、女性年龄在16~39岁的劳动力,征用地单位需一次性为员工缴纳15年的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员工在退休前可享受15年的社会医疗保险,退休后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对于一些年轻的离土农民,15年的享受期满后距离退休可能还有较长一段时间,此时间段内,用工单位按照自愿的原则可继续替员工缴纳保险费。但实际情况是,企业通常不再继续缴纳保险费,导致这些年轻的离土农民在退休之前陷入了“无保障”的窘境。
课题组建议,要在政策上允许农民既能参加“镇保”医疗保险,又能继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本着“均衡收支、略有节余”的原则,适度充盈“镇保”医疗保险基金。同时,征用地单位一般只按最低的15年年限缴纳费用,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可适当延长缴费年限。对一次性缴纳“镇保”费用的征用地农民,满15年后仍在就业的,用人单位应继续缴纳“镇保”费用,以保障其能继续享受相应的基本社会保险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