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的既圈水又圈地运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07:09 第一财经日报 | ||||||||
陆羽 西南地区水电乱开发的状况,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近来已经成为国内媒体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国阶近日就表示,现在滥修电站到了非常离谱的地步,若不加以及时调整、管理,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留下十分可怕的后果(1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在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问题暴
人类文明来源于河流文明,大河流域聚集了大量人口,而在西南地区,良田多集中在河谷低地,一旦河水淹没土地,将会使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据世界银行统计,50年来1600万人移民中有1000万人还在贫困中,世界银行虽然提出移民搬迁后生活不应该比迁移以前差的标准,但能做到这点已经被证明难度非常高。一些失去了土地的山民生活陷于困境,尤其是老弱者会面临失去谋生的手段。据笔者了解,一些水电站的移民补贴费较少,电站修成后,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选择了外地务工,而老弱者则在库区以打捞垃圾为生。 现在的河流开发企业争先恐后,水力建设是市场竞争行为,而移民安置却变成了市场寻租行为。移民迁移后完全被投入市场竞争,很难想象一个山里的农夫会面临怎样的市场环境。 土地买卖过程可以被视为交易互利的行为,但是由“圈水”而引起的“圈地”不是买卖交易,而是“强占”。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西南水电站一哄而上数量惊人。从表面看,资金流、物资流在涌入,但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却少有人提及,正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可再生能源与农村电力处处长史立山指出的:“目前的水电开发中确实存在对移民基本上没有后期扶持和社会保障的现象。” 西南地区几大流域“蓝图”实现之日,正是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景象彻底消失之时,而长期靠江河而生的百姓生存状态会有何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