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一琨 闫婷 栾国磊 北京报道
11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对媒体表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我国有争议的大型建设工程都将举行环保听证会,让公众来参与决策。
11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有关官员对媒体解释,“所谓大型建设
工程,就是属于国务院投资、由国家发改委审批、投资额度超过2亿元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它的建成同时会对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影响。”
5天之后,记者在首都机场看到了接待“怒江流域规评专家审查会”参会专家的工作人员,这是否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怒江流域水电开发计划出现新的进展呢?
记者11月17日向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下简称“环评司”)了解此事时,环评司官员告诉记者,他们不了解情况,此次专家论证会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牵头组织,环评司只是派人参加这次会议。
开发之争
2003年8月14日,由云南省怒江州政府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评审,这一规划计划对怒江进行13级水利开发,设计装机容量超过2100万千瓦,超过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820万千瓦的设计水平。
从那时起这一规划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在内的环保界人士一直认为,怒江的全流域开发将可能使中国再失一条“生态江河”,即在河流上不存在高坝和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河流,同时损失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目前国内只有两条这样的河流——雅鲁藏布江和怒江。而支持者则认为,工程的上马将极大的改变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
而2003年9月3日、10月20-21日,国家环保总局分别在北京和昆明就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召开了两次专家座谈会,两次会议的场面都异常激烈,支持建设派和反对建设派都强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云南大学生态与动植物研究所所长党承林教授回忆说,这几次座谈会上,两派专家争得面红耳赤,到最后几乎变成了“谩骂”。
“北京的专家太咄咄逼人了。”党承林曾颇为不满地对记者表示。
2003年9月3日的争论一边倒,赞成建设的云南专家在会上占绝对优势。10月20日的座谈会,支持者与反对者壁垒分明、互不相让,以云南本地专家为主的支持派和以北京专家为主的反对派在会上针锋相对。党承林在10月20日的总结发言中说:“我们既要讲‘兽道’,也要讲‘人道’”,即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不管人道和人的生存权利,那么这种保护对于人类又有什么意义?这句话成为这场争论中的著名论点。
随后,支持派专家和反对派专家在各大媒体上激烈交锋。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未获通过,温家宝总理对规划的批示是“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新环评报告出炉
参加11月13日论证会的专家对记者表示,最新的怒江中下游水电梯级建设的《规划环评报告》已经此次会议上出炉,这是否意味着,自从温总理批示“重审”以后,怒江工程的前景出现了新的变数?
党承林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且是在会议召开前突然得到通知赶来北京的,在会上发放了由国电公司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和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做出的环评报告和其他一些相关资料,会议结束之后都被收走,因此他甚至不能回忆起这次会议的全称。党承林表示,据他了解,这是一次临时召集的会议,而会议上的争论基本还是延续前几次会议。
“会上支持方和反对方的人数明显不均等。”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与会专家说。他说会上来自云南的专家很多,而且很多人事先并没有准备,参会的时候才发了规划环评报告和一些资料,在会上看完资料后专家们分别发表意见,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力规划设计总院起草了会议决议,部分专家不同意,认为对怒江13级梯级开发的评价不够明确,理由不足以支撑决策。在最新的环评报告上署了很多著名科学机构和科学家的名字,但是该专家对记者表示,实际上这些被署名的专家对这个报告的部分内容并不认同。
环保总局环评司司长祝兴祥对记者表示:“这次专家审查会是由国家发改委能源总局牵头、环保总局联合举办的,向各个方面的专家收集意见,并没有讨论怒江到底开发不开发的问题,只是汇总专家的意见和规划,讨论哪些问题已经讨论清楚,哪些问题不清楚,基本上不带个人观点。”
记者随后致电发改委能源局,能源局工作人员解释没有得到新闻办的通知,他们没有接受采访的权限,但是新闻办的工作人员表示对此次会议是否已经召开并不知情,记者也未获得到关于怒江工程前途问题的正面回应。
听证会前景不明
而“联合举办”此次会议的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对媒体表示,将会在以后对重大建设项目通过环保公众听证行使“一票否决权”。
8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其中确定了两类建设项目和十类专项规划将实行环保公众听证。两类建设项目为: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或者其他污染,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小型建设项目。十类专项规划为: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官员赵珂对媒体表示,举行听证会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大型建设工程单位能够听从环保部门的建议。听证会结果在环保部门审批的时候,会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这种审批,只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虽然环保部门的审批可能影响不到有关部门最后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但是如果有一项审批没有通过,这个项目就不能再进行下去。也就是所谓的“一票否决权”。
参与前次怒江规评报告会的一些专家和相关的环境保护组织强烈要求决策部门能够举行听证会,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向记者表示他们将组织一次针对西南流域开发问题(包括怒江十三级建设项目)的跨学科的研讨会,邀请各个方面的专家参与,希望能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
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家环保总局曾有动议,对怒江工程进行“一票否决”,但是召开公众听证会的可能性正在减小。
祝兴祥对记者表示:“怒江开发不开发只是认识问题,没有法律规定非要保护原始江,没有必须举办听证会的法律依据。只有当怒江梯级项目要上马时,才会有开听证会的可能,但也不一定开,也可以开讨论会,座谈会,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让公众参与。”
“怒江项目估计最终是要上马了。”清华大学教授李楯说。李楯曾经参加过都江堰和怒江前次的环评报告专家评审会,并成为这两项工程著名的反对派。他并不在此次会议的受邀专家之列。
“争议这么大的工程,为什么不提请人大审议呢?”李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