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息的世界意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5:08 中华工商时报 | ||||||||
王京韬 从中国小幅加息对世界市场造成的波动来看,中国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的确有了显著的提升。加息只是诸多经济调控手段中的一种,也许它本不值得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这种超乎寻常的关注实际上显示出世界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瞩目。
上周,中国人民银行加息了: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当中国央行上周四提高基准利率之后,世界期货市场和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小的震动———许多期货的价格和生产各种原材料的公司的股票都纷纷下跌;而纽约原油价格星期四当天下挫1.54美元,降幅约为8%,钢材、煤炭等许多原材料期货的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虽然这种震动周五有所减弱,期货价格的下跌势头开始稳定下来,但外间一致且普遍的评价是:北京此举是要向国际上表示,中国的金融改革要加速进行。 当关于中国是否加息、何时加息的一切讨论、议论甚至是争论终于水落石出的时候,应该有不少人松了一口气。的确,这半年多来,充斥在各种地方的加息争论的确让人有些“审美疲劳”了:经济界人士、学界、媒体……不知道在这半年中,锻造出多少“加息预言家”,反正我们知道的是:央行在一个颇不引人注目的时机,悄然加息了!可以肯定的是,预言家们马上又会津津有味地“预言起如下内容:0.27的加息幅度显然体现了央行温和的态度,那么下次加息是在什么时候?下次加息的幅度会有多少?最终这一波加息会达到什么利率水平……足够忙上一段了。但更值得人们关注的,除了这些注定猜不准却又注定要猜下去的令人厌烦的预言,还有什么呢? 虽然有外电评述说:“提息对内需和经济过热不会产生有意义的作用。中国在等待了9年之后突然提息,意不在国内,而是国外。”但关于加息的意义,官方的说法显然还是对准了目前国内经济的几处“软肋”: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压资金,缓解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毫无疑问且判断一致的是:这次加息使中国打开了利率市场的大门,今后利率的升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变化———这个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改革开放迈入更深层次的今天,央行的此次幅度只有0.27的加息,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更加趋向市场化的姿态。其实,站在任何预言家背后的答案也许是非常简单而且是市场化的:经济发展将决定调整利率的幅度和期限。 持续了半年多的“加息之争”以央行在一个不为人关注的时机加息告终。从中国政府对待加息的审慎态度和柔和的市场操作方式来看,央行的决策体现出难得的独立判断意识:既能够不被国际舆论所左右,也能够在国内热炒的气氛下体现出冷静。虽然用利率手段调控经济对央行来说只是一种开始,但能够保持这难得的一份冷静,使得世界对中国市场化的完善有了更加充沛的信心和更加热烈的期待。 所以,当中国市场化道路越走越深入的时候,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依赖于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所以,当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去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也逐渐在树立起来。当然,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这些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同样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关键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从中国小幅加息对世界市场造成的波动来看,中国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的确有了显著的提升。加息只是诸多经济调控手段中的一种,也许它本不值得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这种超乎寻常的关注实际上显示出世界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瞩目,也体现出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权重。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