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层人事调整:新经济环境谋求政府变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 11:17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郝远超 周颖编辑:唐清建 10月10日,国庆长假刚刚结束,黑龙江省就迎来了新一轮高层人事调整。 是日,包括黑龙江省副省长付晓光、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徐衍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发在内的五名副省级干部辞职和被免职,而在新任命的四名副省级干部中,有三人由中
这一天距离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意见》,全面制定振兴东北战略各项方针政策的时间,整整一年。 有评论认为,黑龙江的这次人事调整,为当地官场注入了新鲜血液,无疑会更有效地推动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人事调整的“潜台词” 10月11日,刘学良出现在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前一天,他刚被任命为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一个月前他还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刘学良还曾担任过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生产调度局副局长、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局长等职务。其中,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对国务院负责,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刘学良上任后的第一天,就把目光投向了与粮食、石油、煤炭并列为黑龙江四大产业的森林工业。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自称前来“认认门儿”的刘学良在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说,振兴森工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坦陈体制不顺、政策不到位,是森林工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对于国有资产比重较大的黑龙江来说,解决包括产权结构和产业布局在内的体制问题,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无疑将是54岁的刘学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时被任命为副省长的栗战书与刘学良同岁,但比刘早到黑龙江8个月,此前他是黑龙江省省委副书记。在黑龙江任职之前,栗战书曾在陕西工作了三年多,其中有二年多的时间任陕西省省委组织部部长。 在黑龙江的这次人事变革中,新到任的省高院代理院长南英和检察院代理检察长姜伟更加值得关注。南英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二庭庭长、刑一庭庭长;颇具学者风范的姜伟此前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厅长,并挂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头衔。 10月10日,在通过栗、刘、南、姜任免决定的黑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省委书记宋法棠在讲话中表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和支持有机地统一起来,寓监督于支持与服务之中,在支持中监督,共同为全省营造良好的法制和社会环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得以贯彻落实。 “人事变动对黑龙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包括执政思路肯定也会有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应该会是比较积极的”。黑龙江省的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中央直接“空降”官员至黑龙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对于黑龙江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的改善会起推动作用。毕竟,振兴东北已经进入了实质阶段。 振兴要从人事制度变革“着手” 在过去的一年里,黑龙江政坛一直是公众瞩目的焦点。 从“马德卖官案”到原黑龙江省省长、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等一批“腐败”高官纷纷落马。今年7月,原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赵洪彦被判刑,先后主管全省干部人事工作的关键领导都出了问题。 有评论认为,如果干部管理体制得不到根本转变,国家振兴东北的战略将受到严重威胁。 黑龙江的一系列高官腐败案曝光后,省委书记宋法棠曾表示,省委领导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负有失察责任。为此,重组黑龙江的组织人事系统,也是中央的当务之急。 在黑龙江此次人事调整之前,有消息称由国家人事部部长张柏林担任组长的考察工作组,曾赴东北三省进行调研,并就人事调动进行探讨。 今年6月3日、4日,张柏林曾陪同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黑龙江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调研。 贺国强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选拔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在企业;企业振兴的关键是经营管理者。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杠杆,发挥组织调配优势,选好配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 10月11日,贺国强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根本途径。 目前,“振兴东北,关键在人才”,从中央到地方均已达成共识。在人事选拔上,率先做出突破的还是黑龙江省。 10月12日,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宣布,受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委托,该中心全面负责为黑龙江省招聘两名省招商局副局长。这是各地在选拔招聘副厅级等较高层政府官员中,首次引入独立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 分析人士认为,振兴东北战略实施整整一年的时间,人事变动不会仅仅是在黑龙江省,吉林和辽宁可能都会有人事上的变动。一方面是东北三省的市场环境急需改善,需要有魄力和能力的干部带领东北三省进行改革;另一方面,近年来东北三省的官员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这样的法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从后一个层面理解,表明国家对振兴东北三省的决心是很大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家行政学院的学者向记者表示,现在这个阶段对东三省人事的变动不便发表看法。不过,该人士表示,对地方官员干部任用的改革,正表明中央在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 经济运行环境变革需求迫切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介绍,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比去年增长了72%,远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可谓开局喜人。 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张屹山认为,振兴东北根本在企业,关键在政府。东北三省有70%的企业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发展的关键是看政府能不能放弃干预,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以及怎样推向市场,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也主要由政府决定。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明分析,黑龙江省几位关键领导职位的变动,将是国家以及黑龙江省政府在加速东北经济发展,改善软环境(经济运行环境)的一个重大政策信号,这也是与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设法制政府、改善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目标相一致的。 李明认为,软环境建设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竞争能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不仅涉及人的观念、思维,还涉及体制、政府职能转变、社会诚信度和法治建设等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软环境建设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软环境是一种重要的可变资源,不论从国内经济发展经验,还是从国外经济发展趋势,我们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地区间对吸引国际和国内资本的竞争已由区位、政策优势的竞争,转移到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的竞争。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将提高市场竞争力,随之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李明说。 同时,李明认为,东北地区在能源、矿产、土地、交通等等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投资相对匮乏,一个是东北地区不像广东、福建那样有早期对外移民回家乡投资,另一个就是投资软环境不良使得投资者不愿承担由此引起的不确定性风险。 “我想这一次在政府管理方面还将有一系列的配套动作。”李明最后分析说。 也许,地震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