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说并不成立 中国房地产金融危机尚无迹象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 12:58 中国经营报 | ||||||||
2原因篇
现实房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涨有跌、有起有落,甚至是大涨大跌、大起大落。 房地产价格上涨深层次原因在于消费者预期改变。社会经济预期对房价的影响要比真实的供求关系大得多。 社会经济预期是房价上涨的主因 对于目前国内房地产价格的普遍上涨,我们认为:房价本身呈自然上涨趋势,从中长期趋势看房价总是看涨的。而且,现阶段房价下跌不一定就是好事。 正常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应该是呈缓慢、平稳上涨趋势的。另一方面,不能将房价上涨的长期趋势与房价中短期的周期波动趋势混淆。在市场经济下,各行业包括房地产业都有复苏、高涨、危机、萧条的周期变化,只不过周期的长短、起伏不同。从长期看,房价应该是平稳缓慢增长;但对长期增长趋势的分析,不能代替对中短期周期波动的分析。长期增长趋势是在中短期周期波动中实现,在这个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大的波动甚至是剧烈波动。房价的平稳变化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是房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涨有跌、有起有落,甚至是大涨大跌、大起大落。有时对长期房价的合理调控反而会对短期房价起到加剧波动的作用。 目前我国城镇已有72%以上的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如果住房降价,首先是广大有房居民因“住房资产缩水”而受到伤害。特别是用抵押贷款买房还处于还款期的居民,房价降多了,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住房资产负债”,甚至导致所谓“理性违约”,反而产生新的金融风险。因此,对是否降低房价,要审慎地考虑广大居民的利益,不能认为只要降房价就是好事。现阶段已经采取的逐步增加中低价位住房(不仅是经济适用住房,还应包括中低价位的商品住房)供给的措施,我们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这种结构性的降价不会伤害有房的居民。 成本原因:地价上涨推动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关土地会因“级差地租”变化的影响,造成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这是完全正常的。需要密切关注的是地价的不正常上涨。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实施以来,对增加土地出让的透明度、避免寻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招、拍、挂”制度也存在明显的缺限,即短期内容易推动地价上涨。这就提出了一个在拍卖时如何控制出让价的高限问题。杭州是我国最早实行土地储备制度的城市,也是地价上涨最快的地区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有8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个百分点。地价上涨是当前房价上涨中的重要因素。 另外,必须看到,新建住宅成本的上升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这里所说的成本上升,并不单指建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还应包括新建住宅品质提升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供求原因之一:供给结构变动推动 目前房地产市场供求总量的阶段性失衡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变动,即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量下降,高档商品房供应增加,使得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扬,这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是吻合的。 1至8月,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增长4.4%,占开发投资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2%下降到5.0%,部分地方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减少更加明显;一些城市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不应求,部分城市中低价位的住宅所占比例不到10%,而高价房占到40%以上。房地产供给结构的不合理推动了商品住房平均价格上升。 此外,我们认为,必须密切关注当前非住宅物业(特别是商业物业)的供需状况。目前非住宅物业已呈现供大于求状况,有的城市非住宅供应量占据总量的三分之二。2004年一季度有9个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超过60%,其中主要是非住宅投资。 供求原因之二:多种住房需求旺盛 除了第一部分分析的自用性需求,也就是消费需求外,当前房地产市场中还存在大量投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民间资金雄厚,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而股票市场等投资渠道目前又处于低迷状态,这是房地产投资需求不断扩大的经济背景。在上海,住宅投资比例达到1 6.6%,长沙市的住宅投资比例为16%,写字楼则高达40%。 在一定条件下,局部地区的投资有可能转化为投机。目前国内部分地区房价飞涨,与存在投机性炒作密切相关。以“温州购房团”为例,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和房价的直接影响可能很小,但经过开发商借势、媒体放大之后造成的影响却不可忽视,房价上涨之后反而有更多人跟风,进一步形成房地产投机。 深层次原因:消费者预期改变 以上分析主要是从成本和供求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房价。但实际上,房价有别于一般商品价格的形成特点。简单按照成本或者供求关系来认识房价、调控房价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房价不仅可以极大地脱离成本,甚至可以极大地脱离实物层面的供求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决定房价的并不是开发商要卖多少房子,或者居民的消费需求需要多少房子,而是社会普遍的经济预期。以香港房地产价格为例,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的房价6年间跌去了65%。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房子、人口,还是社会收入水平的变化都不大,仅仅是人们的社会预期、经济预期发生改变,房价就发生剧烈变化。也就是说,社会经济预期对房价的影响要比真实的供求关系大得多。 从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是看好的。CPI(消费价格指数)是观察和分析消费心理预期的重要指标。统计表明,2004年8月居民消费物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3%,这已是连续第3个月居民消费物价涨幅达到5%以上;从环比增长看,8月居民消费物价上涨0.7%,改变了前两个月同比上涨但环比下降的走势。强劲的CPI上涨说明当前的房价上涨并非孤立,是有其宏观经济背景的。 更重要的是,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印证了人们的预期。从国家的角度讲,是为了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防止宏观经济过热采取的必要措施。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能感受并得到的心理预期就是“开发商地也没了,钱也没了,今后房子的供应要少了,房价也要涨了”。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利用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通过媒体宣扬“房价还要继续上涨”的观点,进一步强化老百姓的心理预期,造成局部地区价格短期内出现非正常上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