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编者按】中国车企最近在海外并购上甚是活跃,长安、奇瑞、吉利、东风都先后与沃尔沃传出“绯闻”,在这如云如雾中,中国企业收购海外汽车厂真相如何了?[评论]

小调查

1.您是否看好中国车企收购沃尔沃?
看好 不看好 不好说
2.您认为哪一家中国车企收购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吉利 奇瑞
长安
东风
其他

DHL简介

沃尔沃简介

“沃尔沃”,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

沃尔沃汽车公司下属商用车部、载重车部、大客车部、零部件部、汽车销售部和小客车子公司等。沃尔沃公司的产品包罗万象,但主要产品仍然是汽车。

沃尔沃困局

   据瑞典《哥德堡邮报》报道,为了压缩产品库存,位于瑞典西南部托什兰达的沃尔沃轿车公司主要制造厂将削减产量,今年年初的计划产量仅为去年圣诞节前产量的一半。实施减产计划后,公司每个月仅生产5000辆轿车,两个月内将会有15天是停产日。 [全文]

  据瑞典政府消息,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已向欧洲投资银行(EIB)申请总额为4.75亿欧元的巨额贷款,有关贷款协议和瑞典政府的担保事宜等预计将在今年三月份完成。瑞典针对其汽车工业做出了一个规模为280亿瑞典克朗的拯救计划,其中三分之二的贷款将来自欧洲投资银行。

  福特公司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沃尔沃轿车去年第四季度就亏损了7.36亿美元。[全文]

  

  在一系列平台的整合动作中,沃尔沃汽车的产品越来越局限,尤其是在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方面,它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换言之,它只能依赖福特。在沃尔沃被剥离时,这些不会对福特产生技术方面的影响,但对沃尔沃而言,则是相反的情况。

  至于整合的结果,会是深深的疑问。因为,这已经不是中国汽车第一次尝试整合全球资源。 [全文]

车企老总回应媒体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未正面回答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未正面回答

李书福称,“无论并购或重组,在考虑自身条件和对方情况下,在时机成熟时候吉利就会参与”。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没有否认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没有否认

尹同跃透露,奇瑞不排除收购一个目前处于困难中的欧洲汽车品牌。对于是否为沃尔沃,他没有否认。

长安董事长尹家绪:没想好收购
长安董事长尹家绪:没想好收购

福特称要卖沃尔沃,“我只是说了一句‘知道了’,并未做任何表示。是否收购我至今都没有想好。”

传中国车企欲并购沃尔沃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日前对外表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奇瑞也考虑到国外收购。昨日,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对外证实,为了战略发展的需要,奇瑞公司确实有可能收购那些具有长期历史的欧洲汽车制造商。通过与国外品牌的合作,奇瑞将能够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型汽车制造商。 [全文]

  市场盛传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有意在本月向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汽车品牌发出竞购要约,并给出报价。据外媒报道,有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汽车或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发出竞购沃尔沃(Volvo)汽车品牌的报价。除了沃尔沃倍受关注外,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SAAB等品牌也传出将被东家“贱卖”以换取现金流。[全文]

  据瑞典《工业日报》2月6日报道,福特汽车公司的代表下周将在伦敦与花旗、摩根和Rothschild等投资银行就有关出售沃尔沃轿车问题进行商谈。报道称,现有的4个潜在买家中包括中国的长安和东风汽车公司。福特公司拟以30-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沃尔沃,而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的价格是64.5亿美元。但沃尔沃轿车公司拒绝对上述报道发表评论。 [全文]

行业相关专题

沃尔沃:馅饼还是陷阱

   如果不能深谙其中危机并有效预防,一场让中国企业欢欢喜喜的划算联姻,就有可能成为陷阱,拖垮收购企业。

   对于技术实力不济的中国车企来说,跨国并购并不是一条获得核心技术的捷径。庞大臃肿的品牌、纠缠不清的债务、为员工维权的工会,等解决完这一连串的问题,企业的内力也所剩无几了,还有什么资本去做技术研发呢。 [全文]

   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4年前,一个价值5亿美元的企业,4年后可能分文不值,上汽用40亿买了个教训。不仅如此,当初设想中的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毫无踪影,“韩国公司中国化”的计划泡汤,这可能是更大的战略失败。奉劝那些有抄底心态的企业,好好掂量自己,体格是否健壮,肠胃是否足够强大。以沃尔沃为例,没有300亿元人民币根本无法拿下,即使筹到如此庞大资金,收购后如何管理也是大问题。[全文]

  从目前中国企业的实力来分析,收购沃尔沃几乎没有可能。虽然福特确实想卖沃尔沃,但中国企业没有足够资金能力去买,没有足够管理能力去经营。我奉劝中国汽车企业,要看清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乐观,特别是目前资金实力稍微可观的企业,更要谨慎,客观的分析评估自身,决策不能太随意。[全文]

标题栏 更多>>

最新报道 更多>>

标题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