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如何打赢成本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9日 16:42  新智囊

  生产环节本身的精细管理和整体产业链管理粗放造成了整体成本的上升,如果缺乏这种意识,打赢“成本战”可能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 本刊记者 赵敏

  参会嘉宾

  贾新光 汽车行业资深专家

  张之雄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研究院负责人

  冯 建 庞大汽贸集团副总经理

  钟 师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程 宁 北京华泰昌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主持人:智囊传媒总裁  傅 强

  策划人:《新智囊》副主编  赵  敏  

  2008年的一场金融海啸,首先影响到了全球的汽车行业,四大汽车公司猛然失去往日的气势,纷纷寻找突围和自救之路。对于正处于上升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在这个大气候下也未能独善其身。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精神。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除了必要、积极的消费政策,加强自主创新之外,也要转换视角,从自身的管理要效益,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我们看到,过冬季节“成本管理”成为重中之重,在号称利润越来越薄的汽车行业,如何打赢“成本战”成为一个关键。

  在 2008财政年度中,丰田出现了自 1941年开始公布年度收益以来首次年度营业亏损。有分析说,这亏损的背后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漏洞——“丰田生产方式减少的所谓浪费都是零部件和半成品,但是对于销售商们堆积如山的汽车库存全是见怪不怪。”丰田公司是在销售商下订单之后才进行生产,从理论上汽车库存为零,但事实上,导致丰田业绩急剧下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零库存上。

  精益生产一直被奉为汽车业界乃至其他行业生产型企业学习和效仿的管理经典。其管理效应造就了丰田神话。当精益管理遇到了全新世界的现实问题,我们如何看待精益管理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生产环节本身的精细和整体产业链管理的粗放造成了整体成本的上升,如果缺乏这种意识,汽车业要想打赢“成本战”可能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解决成本问题从企业自身来讲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裁员、减薪;一个是自身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流程、减少生产时间等等);再一个就是创新。解决成本问题从企业自身管理延伸开来,还涉及到整个企业依存的环境,比如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这已经成为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关注点。

  不能就成本谈成本,同样适用于汽车产业。不能局限于生产成本管理,而忽视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系统,成本管理肯定会牵涉到其中的每一个方面。

  傅强: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有这样几个背景。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务院最近批准通过通过了汽车产业振兴计划,还有一个背景是跟现在的“过冬”有关系,这个“寒冬”对汽车业的各个环节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三个背景是,本期我们所研究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近期大家频频看到工厂关闭以及裁员的消息,企业都在做控制成本的事情。同时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出来反思,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丰田一方面当了行业老大,一方面业绩下滑得非常严重。国外有分析机构认为是丰田误读了自己的精益管理,自己的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大量的库存放到了经销商那里。那么现在的汽车企业是否需要认真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和整个产业链条的问题?

  本次沙龙想听听各位嘉宾的看法,汽车行业目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到底有没有受到本次经济周期的影响?对于这个行业来讲最关键的环节,比如说在成本、运行的环节上哪些方面最值得关注?

  世界汽车业前途未卜

  贾新光:汽车工业下一步怎么办?这是一个大问号。首先“6+3”的体制已经崩溃,这个崩溃主要还是因为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崩溃后留下了一大堆问题。通用最后留了4个品牌,甩掉了三四个品牌,通用自己做的唯一一个品牌现在也不行了。欧宝的未来并不明晰,包括福特和沃尔沃。这些往日的汽车巨头现在相当于是在“卖儿卖女”了。

  其次,丰田成为行业第一以后不知所措,下一步怎么办?丰田一直是属于跟随战略,通用倒下了突然就没有了目标。丰田绝对起不到通用的作用,通用毕竟是可以引领世界汽车的。

  去年大众在大公司里面是业绩最好的。

  德国的工艺、技术、品质突出,显现出德国在汽车工业的优势和它的底蕴。现在从世界上看车型都得在欧洲做,意大利已经成了全球的基地,美国是出技术的。所以世界汽车工业都不希望通用、福特倒掉,这两位就是公子哥,必须要让他们玩,这样别家的才能跟着玩。所以通用、福特还会存在,还会让他们做烧钱的事。就丰田来看,亚洲的汽车工业当不了领头羊。这个格局里面中国是什么地位?中国是将来真正要成为制造中心的。现在本田做的试验就是它在广州开发区的那个工厂。那个厂每年有三四万辆出口到欧洲。本田发现欧洲人对中国造的本田车不太认可,它现在要改变这个观念。等到大家认了,日本造的本田车和中国造的本田车是一样的,以后它就可能把欧洲和美国的工厂缩到中国,这是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中国就是市场,就在中国造车。第三种是零部件转到中国来做。中国既然是制造中心,也就是成本中心。中国的成本低表现在工人工资低、福利低,这是没有办法的。

  这次经济危机确实也把丰田的增长方式暴露出来了,丰田这几年折腾得太快。丰田的生产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怎么降成本当年也有一些方法,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硬指标,比如明年的产量要提高一倍,但是人和设备不能提高一倍。很多时候办法就是逼出来的。另外暴露的是大公司病。防治大公司病,韦尔奇和IBM用的是扁平化管理,这个路子是对的。

  经济规模和成本也有关系。过去降成本都是靠大规模生产来摊薄,比如说开发平台、采购。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一个节点,理论上不可能再出年产1000万辆车的公司了。小一点的公司怎么生存?过去靠规模来降成本已经走到头了。

  张之雄:贾先生对世界汽车格局的分析使我想起了一句话:一夜可以出一个暴发户,一夜出不了一个贵族。德国就是研发和工艺的模板,你赶不上他。当时丰田看到无法跟着美国几大汽车的路子走,于是另辟蹊径,现在走到了第一的位置。但为什么现在它成领头羊的时候却茫然了?因为它的文化积淀没到。丰田尚且如此,何况韩国现代,更何况中国?刚才说到国产汽车,其设计的第一个车型不行,第二个车型成功了,第三个又不行了,这就是偶然因素。德国大众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来讲,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现在充其量就是暴发户,你可以一夜暴发,但是绝对成为不了贵族,贵族是德国、美国,再往下是日本。

  中国汽车业还不太冷

  傅强:相对于全球的汽车格局,中国越来越成为制造中心和成本中心,而其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各方面的成本都在上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

    沃尔沃买家的代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