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题摘要:据外媒报道,戴姆勒公司及其三个子公司被控在1998年至2008年间,通过现金、高尔夫俱乐部礼物、度假和奢侈跑车等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物品,向22个国家的政府官员行贿以获取合同。[评论][滚动]

涉案中国企业

美司法部档案显示,戴姆勒及戴姆勒中国公司向中国三家公司获得了一亿欧元左右订单,为此行贿近260万欧元。2000年4月和2004年10月间,为招待中石化与中石油东方人员,花费15.5万欧元。[详细]

不支持flash

小知识:《反海外腐败法》

《反海外腐败法》也叫《反海外贿赂法》简称FCPA(Foreign CorruptPracticesAct),该法于1977年制定,期间经过1988、1994、1998年三次修改。旨在限制美国公司利个人贿赂国外政府官员的行为,并对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财会制度做出了相关规定。在美国影响下,一些国家如加拿大也出台了类似FCPA的国内法。

相关专题

力拓员工被捕
力拓员工被捕

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捕决定。

可口可乐员工受贿遭查
可口可乐员工受贿遭查

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近日公开承认,近日警方确实对该公司前员工展开了经济调查。

聚焦美国CCI行贿案
聚焦美国CCI行贿案

美国CCI公司在1998-2007年向包括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和阿联酋的国家官员、企业员工行贿。

不干胶巨头贿赂门
不干胶巨头贿赂门

美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在华全资子公司向中国官员行贿,美证交会接受其2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

戴姆勒

戴姆勒股份公司简介
戴姆勒股份公司简介

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的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

戴姆勒CEO蔡澈
戴姆勒CEO蔡澈

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集团(Daimler)近日宣布,戴姆勒集团CEO蔡澈Dieter Zetsche的任期将延长至2013年。蔡澈于1998年加盟戴姆勒集团,并于2006年起担任集团CEO,同时还兼任戴姆勒旗下乘用车部门梅赛德斯-奔驰负责人。

戴姆勒近来5年股价走势图

戴姆勒2001年至2004年行贿案例一览

时间
事件
结果
2001年7月27日 通过M.F机械电子公司行贿9.83万欧元 该笔资金涉及向长庆石油勘探局(Changq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reau)出售价值18.76万欧元的Unimog越野车一事。
2002年2月28日 通过一家得克萨斯企业Shores International行贿1.8万欧元,被用于支付给一中国政府官员妻子的佣金。 该资金涉及向中石化出售价值100.95万欧元的汽车一事。
2003年2月21日 通过得克萨斯企业Lily Energy Services,从一德国账户中支付1.5万欧元给长庆石油勘探局。 该笔资金涉及出售6辆价值49.2万欧元的卡车。
2004年10月25日 向加利福尼亚企业King Jack支付大约5.35万欧元。 涉及2004年6月中石化购买16辆Unimog和12辆Actross卡车一事,价值约200万欧元。
2003年6月9日 支付给中国代理“A”大约4000欧元。 涉及向BGP公司出售一辆Actross卡车一事(价值8.7万欧元)。

以往外企在华贿赂案例

时间
事件
结果
2010年03月
美国政府指控戴姆勒公司在1998年至2008年间向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的政府官员行贿数千万美元
戴姆勒支付1.85亿美元罚款平息行贿门诉讼
2009年09月
可口可乐亚洲最大装瓶厂和销售公司——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日前被曝涉嫌受贿千万元
消息人士称,上海申美饮料公司市场部相关人士涉嫌受贿超过千万元,该公司原总经理也因此事被调离。
2009年08月
CCI承认在36个国家向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官员和雇员行贿约236次
美国控制组件公司(CCI)海外行贿案名单上,已经有9家中国企业名列其中。
2009年08月
美国不干胶巨头艾利丹尼森中国公司向中国地方官员行贿
美证交会接受了艾利丹尼森公司20万美元罚款建议
2009年07月
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的4名员工“涉嫌窃取国家机密”在上海被拘留,其中包括持有澳大利亚护照的该办事处总经理、力拓铁矿石部门中国业务负责人胡士泰。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胡士泰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
2008年12月
西门子在过去10年中曾向中国客户行贿7000多万美元,获得超过23亿美元的订单
西门子交纳16亿美元罚款为代价与德国和美国司法机构达成和解
2008年10月
举报指出雅芳在中国境内的经营机构有可能存在着与经营相关的 “不适当的差旅费、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相关行为有可能触犯了美国 《反海外贿赂法》。
作为“中国式”直销的模板,雅芳在2005年超越竞争对手,成为中国官方批准的第一个直销试点企业。
2005年05月
德普公司天津子公司自1991年到2002年间向中国公立医院医生行贿162.3万美元
同意支付480万美元以解决其违反美国《反海外贿赂法》的问题
2004年04月
朗讯公司曾安排近千人次的中国政府官员、电信运营商高管游玩,耗资千万美元
朗讯将向美国司法部和SEC共支付250万美元罚金

戴姆勒在华行贿细节曝光

  一、在美国司法部起诉文件披露的受贿企业名单中,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两家子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方物探”)和长庆石油勘探局赫然在列。

  二、美国司法部在起诉书中指出,戴姆勒总部和其中国子公司共计向中国官员支付了417.39万欧元的“不当付款”(improper payments)。而这些费用为戴姆勒带来了总额约为1.12亿欧元的采购交易合同。

  三、美国司法部文件还对中国的案例进行说明。该案件指出,戴姆勒公司曾为6名中国政府官员的集体出国旅游埋单,总金额高达1.1万欧元,旅游景点包括巴黎、威尼斯在内的所有欧洲著名城市。类似这样的旅游曾经安排了至少16次。

  四、在1998年至2005年间,戴姆勒为中石化相关人员提供海外培训和旅游总计支付26.90万欧元。戴姆勒通过直接向中国官员行贿,以确保东方物探和其在中国的最大客户中石化的销售合同总计260万欧元,涉及销售合同7156万欧元。

  五、而在2000年至2005年间,戴姆勒向东方物探一名负责采购的官员之子及其女友提供在戴姆勒总部实习的机会,双方月薪各为600欧元,他们观看赛车比赛费用2000欧元、在德国无偿使用一辆奔驰轿车等都由戴姆勒提供。

世界各国反商业贿赂一览

美国:四大机制遏制商业贿赂
美国:四大机制遏制商业贿赂

从美国的市场运作和社会监管方面来看,对商业贿赂的围剿有这样四大主要机制:一是反垄断机制;二是公平竞争机制;三是舆论监督机制;四是法律机制。此外,美国制定了《反海外贿赂法》,把反商业贿赂推向海外。该法律适用于美国公司在海外的商业行为。

日本:企业成为反商业贿赂主体
日本:企业成为反商业贿赂主体

首先是在法律上筑起反商业贿赂的重要防线,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连微小的商业贿赂事件也决不放过。日本界定的贿赂范围相当广,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者欲望的一切利益都可以算作贿赂,包括提供性服务以及高规格的宴请和接待等。

德国:医药购销领域标准明确
德国:医药购销领域标准明确

目前,德国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德国刑法典》和《反腐败法》。这些法律对各种形式的贿赂做了界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惩治措施。在德国,制止贿赂行为主要是通过司法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以排除行政机关的不适当干预。

瑞典:立案门槛低 监管举措多
瑞典:立案门槛低 监管举措多

瑞典首创了很多先进的制度,被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例如,专门的检察官制度就是瑞典人的发明,并且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世界上第一个执行政务公开的国家、首创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信息公开降低了商业贿赂发生的可能性。

韩国:着力建设没有腐败的先进型透明社会
韩国:着力建设没有腐败的先进型透明社会

韩国防止腐败和贿赂的一个关键性措施就是对各级政府和公共机关进行清廉度调查。韩国政府采取的另一个反腐败措施是2∞5年由韩国政府、政界和经济界共同签署的《透明社会协约》,34日标是应立没有腐败的先进型透明社会。

新加坡:采取一切措施减少腐败机会
新加坡:采取一切措施减少腐败机会

新加坡最重要、最有效的经验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少腐败的机会。早在1960年,新加坡政府就修改了早年殖民时期的《预防腐败法》,到1993年共进行了七次修改。《预防腐败法》对贪污、贿赂行为做了非常严密和具体的规定。

中国市场的“潜规则”之诟

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令跨国巨头敢于大胆出手

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令跨国巨头在“潜规则”面前敢于大胆出手。以电信行业为例,朗讯财务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其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其在美国的业务,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朗讯难以在中国式商业形态下独善其身,而贿赂自然成为其打开商业大门的一把钥匙。

垄断特权的存在驱使跨国公司铤而走险

垄断特权的存在驱使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铤而走险。商业贿赂与资源垄断相伴而生。权力部门与企业存在频繁的微观接触,在缺乏全面监督的环境中,手握行政审批权、资源分配权、管理权等公权的人员自然成为商业贿赂猎取的对象,而急于开拓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则成为商业贿赂的重要参与者。

制度供给不足使跨国公司肆无忌惮

制度供给不足使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肆无忌惮。集中表现为我国现行治理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处罚力度不够,加之地方政府对跨国公司违规行为的放任以及企业、商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沉默”,变相助长了在华跨国公司的违规气焰。

跨国企业屡屡“犯规”思考

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成风

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2002年至2005年,美国不干胶标签材料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向中国地方官员行贿以获取项目,被处以2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有关人士呼吁,跨国企业的商业贿赂破坏了法治和公平,阻碍了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措施遏制这种风气的蔓延。 [全文]

跨国公司商业贿赂:不怕潜规则就怕规则潜

无论是入乡随俗还是同流合污,乃至于半推半就或主动适应,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的确呈上升趋势,甚至其对潜规则“玩”得越来越转了。这不免让如国人备感百味杂陈。诚如报道所称,从某种意义上看,大量跨国公司竞相加入中国商业贿赂阵营,固然反映了国际资本的逐利本质,也显出其海外扩张战略向本土化潜规则的妥协与屈从。应该承认,跨国公司行贿的确凸显了“向本土化潜规则的妥协与屈从”这一事实,也的确可以看出潜规则所具有的超强同化力和杀伤力。 [全文]

商业贿赂:谁让跨国公司疯狂

最近几年在麦肯锡、朗迅、大摩、IBM等财富巨头身上发生的商业贿赂事件一定程度上还原与理清了跨国公司的本来面目。跨国公司轮番登上中国商业贿赂榜单的结果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全文]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 专题制作:李立
  • 电话:81910412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