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国家统计局修正GDP数据 > 正文
 

夏业良:GDP数字背后的隐忧与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13:36 新浪财经

  

夏业良:GDP数字背后的隐忧与挑战

新浪专栏作者夏业良。(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夏业良,新浪财经专栏作者,安徽芜湖人,经济学博士,先后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在华项目工作。1987—1989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旧金山大学学习管理学和EMBA课程,2002年7月起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执教,现任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12月19日-12月23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夏业良。----编者按

            GDP数字背后的隐忧与挑战     12月23日  星期五

  文/夏业良

  最近几天,各家媒体都公布了两则令人欣喜的数据信息,一则数据信息是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12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调整的中国大陆2004年经济总量在世界位次上前移一位,上升至世界第六位,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了16.8%。

  另一则信息是北京市统计局12月21日公布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北京市的相关数据。2004年北京地区GDP总量达到6060亿元,与2004年初步统计核算数据4283亿元比较净增1777亿元,增长幅度达41.5%。按常住人口计算,2004年人均GDP为4970美元(比初步统计结果增加了1457美元),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市统计局局长崔述强指出,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北京市2005年的人均GDP肯定可以超过5000美元。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由第15位上升到第10位。根据普查数据,北京市人均GDP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第二位,仅次于上海。

  经济总量的扩大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增加的1777亿元经济总量中,86.9%来自第三产业,它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67.8%(发达国家大城市第三产业比重通常为70%到80%)。  

  市统计局局长崔述强还指出,第三产业的比重是衡量城市潜力的重要标准,这些数据说明北京正在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由此增强了我们实现2008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目标的信心。普查结果也将作为评估“十五”成绩和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基础,同时对政府决策、投资者决策以及对个人就业和生活选择提供了数据依据。

  看了这两则数据信息,作为北京居民和中国公民的笔者当然也感到高兴和鼓舞,但是出于经济学人的职业习惯,免不了再与其他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性思考,因此也无法避免暂时欣喜之后的沉思和阵阵隐忧。

  中国的GDP总量虽略有增加,但人均水平仍在世界第100位之后。套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经济强国。以经济总量而言,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第二集团。第一集团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第二集团则包括中国、英国、法国、

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在内。但是与第二集团的其它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具有更大的后发潜力和市场容量。

  2004年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仍然达到48.1%,而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则为 37.8%(在美国,后一数字往往达到80%左右);此外,统计表明,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日本、印度、德国的外贸依存度大体稳定在14%至 20%之间。而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5%左右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经过这次普查,发现我国2004年的常规统计遗漏了2.13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我国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由此提升了8.8个百分点。此次增加的2.3万亿元中,来自第三产业的为2.13万亿元,占93%。

  新增部分的贡献主要来自民营经济,中国民营企业在准入行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表现的确令人瞩目。如果我们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扩大民营经济的准入范围,实现普遍和平等的国民待遇,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潜力将会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原动力。

  关于人均GDP的排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有两种。根据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去年我国初步核算的人均GDP为1276美元,居世界第112位;按照经济普查资料调整GDP后,同样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我国人均GDP上调为1490美元,在世界上的排位升至第107位,超过了瓦努阿图、乌克兰、刚果、叙利亚和安哥拉等较低收入国家。

  另一种是按世界银行的算法,即以三年平均

汇率计算,我国2004年人均GDP在经济普查后,由世界第132位上升到第129位,只超过了埃及、瓦努阿图、土库曼斯坦。无论哪种算法,调整后的我国人均GDP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调整后的中国2004年GDP占世界的份额也只有4.4%,而当年中国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

  根据网上公布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今年11月更新的调查数据,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约为2.23万亿立方米(2004年估测数),2003年生产350亿立方米,2002年消费291.8亿立方米。2003年电力生产1.91万亿千瓦时,2002年出口103.86亿千瓦时,进口23亿千瓦时。2003年电力消费1.63万亿千瓦时。由此可看出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以高能耗、大投入作为依托的。

  到2004年底,我国农村中没有解决温饱即生活在年人均纯收入668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610万,生活在668元至924元之间的低收入贫困人口约有近五千(4977)万。两项合计7587万人,已经建档立卡需要政府帮扶的贫困农民总计1亿多人。另外,城市中需要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有两千多万居民。城乡合计,我国共有约1.3亿人口生活困难,相当于一个世界大国的总人口。

  GDP是一种测度某一年度中在领土范围内经济产出的重要指标,但它无法全面反映劳动力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和社会净福利等其他指标,不能充分反映资源配置扭曲和浪费的程度,更不能具体反映社会公平竞争机会、生态环境、个人幸福指数和社会满足感在内的各种其他指标。

  另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近25年来,中国过度占用自然资源和毁坏环境的速率是以往两千年所无法企及的。土地的过度占有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长远影响,一旦可耕地面积下降到农业自主供给无法保障的地步,就会严重依赖于农产品进口,同时生态环境也会更趋恶化。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的最新调查结果,目前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为12339.22万公顷,园地1108.16万公顷,林地23396.76万公顷,牧草地26311.18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50.83万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35.4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4.5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56.53万公顷,其余为未利用土地。与上年相比,耕地减少2.01%,园地增加2.70%,牧草地减少0.16%,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03%,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30%。

  全国净减少耕地 253.74万公顷,人均耕地已由2002年的0.098公顷降为0.095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23.73万公顷,包括退耕还林211.7万公顷,退耕还草11.95万公顷,退田还湖0.09万公顷。生态退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

  新增建设用地42.78万公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9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27万公顷,增长17%。其中独立工矿占用耕地11.1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万公顷,增长37%;公路建设占用耕地3.7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6万公顷,增长25%。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6.41万公顷,增加耕地3.28万公顷,净减少耕地33.13万公顷,比上年多6.27万公顷。灾毁耕地面积5.04万公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与此相对照的是,高速公路里程达到约176万公里,其中快速车道(freeway)至少两万五千公里。煤气管道15890公里,输油管道14478公里。铁路通车里程71898公里.目前中国的公共债务约为7.262万亿美圆,外债总额约6亿多美圆(2004年估测数)。

  还有其他许多应当引起我们关注的数据,比如目前中国人口出生率为0.58/千人,生育率13.14/千人,死亡率6.94/千人(2005年估测数),总和生育率1.72,婴儿死亡率24.18人/千人(男性21.21/女性27.5)。

  总人口中位年龄32.66岁,男性31.8岁,女性32.67岁;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人口占21.4%(其中男性148,134,928人,女性131,045,415人),15-64岁人口占71%(其中男性477,182,072人,女性450,664,933人),65岁以上人口占7.6%(其中男47,400,282人,女性51,886,182人)。

  出生时预期寿命为72.27岁(男性70.65岁,女性74.09岁),总人口性别比为1.06:1,具体到各个年龄段,出生时1.12:1(男/女),15岁以下时1.13:1(男/女),15-64岁时1.06:1(男/女),65岁以上时0.91:1(男/女)。

  识字率(15岁以上能够读写的人口比率)为90.9%(男性95.1%,女性86.5%)。在劳动力人口中,农业劳动力占49%,工业劳动力22%,服务业占29%(以上为2005年7月的估测数据)。此外,城镇失业率为9.8%(与官方公布的登记失业率差距甚大),如果包括农村的显性过剩劳动力,中国的失业人口高达23%左右。

  从社会的贫富差距来看,中国的基尼系数约为44%,20世纪90年代末收入最高的10%人口占据消费额的30.4%,而家庭收入最低的10%人口仅占据消费额的2.4%。由此可见,中国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然是社会经济增长最应当得到关注和扶持的部分。根据2004年的估测数据,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1%。

  从以上数据上或许可以看出经济高速增长和表面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隐忧和严峻的挑战。我们在为GDP增长数据感到欣喜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我们所肩负的使命还很艰巨,我们绝不能忘乎所以,真的以世界第六经济大国自居。然而,目前中国经济与社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只能在市场化改革的持续发展逐步解决,如果扭转改革的方向,偏离市场经济的既定轨道,只能带来更加严峻的社会问题甚至经济灾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