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国家统计局修正GDP数据 > 正文
 

全球热评中国修正GDP 纷纷给予积极评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13:17 环球时报

  

全球热评中国修正GDP纷纷给予积极评价

12月20日新闻发布会后,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回答记者提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2004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按新算法为15987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9317亿美元,比原来的年统计快报核算数提高了2.3万亿元人民币,增加16.8%。这个吸引全世界的数字调整是12月20日上午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北京向中外记者公布的。20日当天,全球舆论迅速对中国的这一做法给予了几乎是一边倒的正面评价。各国媒体几乎同时援引了李德水的下面几句话:修正后的2004年中国GDP总量排名提升了一位,居世界第六。这次的调整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李德水强调要客观认识这个数据的提
高,中国的人均GDP仍然只排在世界的100多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丝毫没有改变。

  外国记者蜂拥而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这个新闻发布会定于20日上午10时召开,但闻讯蜂拥而来的各国记者不到9时30分,就已把整个发布厅的座位都占满了。发布会的文字材料一送到,中外记者都围上去抢着拿。很多外国记者马上翻到英语文件的GDP总量修正那一段,拨通移动电话念着发稿。他们最关注的就是中国的GDP总量去年就超过了意大利,名列世界第六。在发布会进行的过程中,一些外国通讯社的消息就已经在其网页上可以看到了。

  在稍后的提问中,外国媒体记者显然非常想知道国家统计局对中国今年GDP总量的预测,他们对中国的GDP总量是否会在短期内赶上法国和英国格外关注。此前,一些国外媒体曾猜测中国2004年GDP的总量在调整后会超过英法,位居世界第四。英国《金融时报》早在本月14日,就曾在亚太版上用了半个版的篇幅报道中国可能修正GDP数据的消息。17日,该报又刊发题为《理解中国》的评论指出,GDP数据的修正,当然不会使中国经济实际数值增长多少,但它将改变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的看法。增加私营经济以及小规模的服务行业比重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比以前更健全、更完善,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

  GDP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价值总量。具体而言,就是一国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总量。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赵彦云教授说,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各国都对国内生产总值相当重视。

  说明中国经济更健康

  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对中国调整GDP数据的消息非常关注。20日,日本共同社、时事社都迅速播报了中国修正GDP数据的消息,《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等主流媒体驻京记者很快发回了消息。共同社和《每日新闻》说,经济普查动用了大量的调查统计人员,对原来统计中没能充分掌握的信息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统计,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从原来的约32%上升到约41%。《日本经济新闻》说,这表明中国政府调整了偏重投资、容易引起经济过热的经济体制,开始重视培育服务业。

  作为亚洲另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也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当天,印度《金融快报》发表题为《中国修正经济总量数据来展示一个更加平衡发展的经济》的文章,称“GDP数据的修正有助于改变世界因高额外汇储备及贸易顺差而对中国经济做出的悲观评估”。文章同时表示:“经济学家更关注的是修订后的数字是否能体现出中国经济在内需与出口、消费与投资间维持更好的平衡。”韩国《首尔经济新闻》说,修正后的GDP数据“消除了人们对中国过度投资的忧虑,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同样对此事非常关心的一些美欧国家的媒体,也对此纷纷报道。《纽约时报》援引高级经济学家格林的话说:“非常好。这次经济数字调整后,以前那些危险的比率都下降了。过去,经济学家常引用那些数据说,中国经济处于危险中,或中国经济要掉下来了。”

  德新社也评论说,与先前的设想相比,经济受消费驱动更多一些。此前让中国经济界担忧的“硬着陆”风险也将一一化解。德国《商报》称,GDP总额中消费部分明显增加,反驳了中国消费者消费意向低下的看法。

  国际上对中国的发展存在着一个说法: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制造业和强劲的出口拉动的。但普查结果显示,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从中不难看出,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功不可没。同时,由于服务业和消费的密切相关,正好也表明了中国的国内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

  调整GDP数据并不奇怪

  世界银行对中国公布的新的GDP核算数据表示欢迎,并指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来说,定期地修订其GDP数据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在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的数据开发部主任贝肯达思先生指出:“最近几年很多国家都对其GDP数据进行过修订,如印度尼西亚2004年的修订使其GDP提高了17%,意大利1987年的修订使其1982年GDP提高了17%以上,挪威1995年的修订使其GDP提高了大约11%。”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对GDP数据的调整幅度并不奇怪,对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来说,有的调整可能还会更大一些。因为在这些国家中许多新的企业不断出现,常规的统计往往无法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而且,计算GDP所依据的调查数据通常会低估这些高速增长企业的数据。贝肯达思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数据。”

  日本时事社认为,这次经济普查结果不仅可以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基础数据,也有利于提高中国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德国《商报》也认为,北京为使数据材料更为完整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任。

  是机会不是威胁

  美联社的报道援引瑞银集团投资银行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的观点指出,中国经济规模增加,将使投资者与政策制定者们在兴办工厂、大型购物商场以及其他方面增加投资。

  亚太金融新闻社援引香港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马骏的话说:“金融市场对此的反应基本上都是乐观的。如果他们相信中国经济比以前的估计更好,发展得更快,大量资金将会流入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无疑将成为对外国企业更具吸引力的市场。“那些决定拿学位的学生以及那些正在考虑是否能继续获取高额回报的投资者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一点,即他们的生活已经部分地与中国连在一起了,而这却是事实。”

  德国《世界报》认为,GDP数据的调整,将提高中国加入七国集团的机会,也将帮助减轻中国对美国日益膨胀的贸易顺差。德国国家电视台称,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增添了竞争,但更多的是机遇。

  印度《金融快报》刊登的一篇专栏文章认为,无论统计数字如何,中国已经是一个不容世界忽视的经济体,“许多国家对其趋之若鹜,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很多方面值得印度借鉴”。

  不过,亚太金融新闻社称,其他国家可能会借此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他们会说,中国的经济总量更大了,增长速度更快了,一些外国政治家会要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GDP总量不意味着全部

  新闻发布会上,李德水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经济虽迅速增长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按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调整后中国2004年的人均GDP在世界的排位从第112位上升到107位;按照世界银行的算法,中国的这个排位更低,从第132位上升到129位。即使在调高之后,2004年中国的人均GDP也只有全世界平均人均GDP的1/5。谈到中国GDP的成本时,李德水更是用“很高很高”来强调。中国单位GDP的产出,在
能源
和其他资源的消耗上极高,也表明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性。

  赵彦云也认为,国际社会也不必为中国调高去年GDP的数字而对中国经济实力过于高估。中国GDP总量的提升意味着中国在靠自己的努力提高着国内约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对全人类负责任。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基本发展阶段,整体发展的问题并不轻松,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无疑将被用来更好地解决国内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GDP总量是反映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一个比较核心的综合指标,但并不说明全部。竞争力更要看效率、投入产出比、持续能力和社会公平度等。国际上正在创建一个反映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民财富数据体系,全面关注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行为的一体化,那样的数据体系应该更科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