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银行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企业(1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5:31 金融时报
计承江(人大代表、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资金短缺的困境并未摆脱。为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确保国民经济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创造条件引导金融资源参与新农村建设。 在中西部省份大部分农村地区,处于商业化转型阶段的各国有银行纷纷从县域撤出分支机构,能够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靠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与邮政储蓄机构,而邮政储蓄刚开始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并且存在业务范围窄、发放金额小等问题。尽管近几年通过央行专项票据,农村信用社获得了较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产权制度仍不太合理、不良贷款比率仍然较高等问题,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信贷资金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 近年来,各地开始试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但由于缺乏巨灾风险基金与再保险机制,各地多处于等待与观望阶段,农业生产仍没有稳定的保障。构建财政金融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就显得特别必要。 首先,要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支农资金运作效率。提高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明确每年的支农资金不能低于一定比例,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改善财政支农投入的运作方式,通过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效力,借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运作方式,采取诸如BOT等多种投资形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逐步引导和刺激社会工商企业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其次,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结构。一是放开民间资金进入农村金融机构的条件,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并允许民间资金控股;二是放开对民间资金发起设立非正规金融组织业务范围的限制,当前应允许其发放委托贷款与转贷款业务;三是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与再保险机构,为农业政策性保险分散风险;四是参照国外《社区再投资法》,规定在农村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要把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于当地,减少农村资金外流;五是转变财政扶贫思路,比照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由财政出资建立针对贫困农户的小额信贷组织。 吴跃(人大代表、吉林银监局局长):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把"三农"问题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指明了"三农"工作方向和主要发展措施,对财政金融支农提出了新要求。 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提高支农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构筑与"三农"和区域特征相适应的银行业体系结构,完善符合"三农"多样化需求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增强金融业发展与服务"三农"的协调性,全面提升支农综合服务功能和服务充分性。要大力推动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改造,突出其支农主体地位;扎实推进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强化县域层面机构设置和业务发展,督促其坚持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深入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涉农银行机构延伸服务网点,建立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等多层次、广覆盖的支农服务体系,扩大支农覆盖面。要督促涉农银行机构充分发挥各自资金、网络和专业优势,创新和改进银行信贷服务,强化支农服务创新,积极开发和引入多样化、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贷款品种、改进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不断丰富面向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品种,不断满足"三农"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要引导涉农银行机构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重点支持主要粮食品种生产以及生猪、奶牛、油料等"菜篮子"农副产品生产,确保支农工作不放松,支农力度不减弱,将各项金融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农业保险等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灵活控制信贷规模,进一步增加支农再贷款。二是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通过对涉农贷款实施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调动和保护其支农积极性。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发展,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四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实施股权、债权融资,将社会资金广泛引入涉农领域。五是继续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力度,提高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升级的投入。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