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新个税法或9月落地 月薪超5000者仍有一部分不用纳税
华夏时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尽管怀着“起征点会不会在最后关头上调”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二审中的个税法草案中的免征额(起征点)最终还是执行了原草案中5000元每月(6万每年)的方案。
8月27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二次审议。与一审稿相比,二审方案在最受关注的起征点上没有改动,整部草案仅在专项扣除上增加了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月薪超过5000元者均要纳税。
“此次个税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专项扣除。按照现行的分类税制计算,除了税前扣除的的五险一金和工资薪金所得每月3500元的费用扣除,剩余部分均按照个税税率进行扣除,但增加了专项扣除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均能从税前予以扣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这意味着,一个子女正在上学、按时赡养父母、正在还贷或是租房的人,能够税前扣除数种项目,如果选择继续深造,甚至可能月薪6000也不用缴纳个税。
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个税新方案执行后,普通百姓减税明显,税前收入上万元的居民,减税幅度或达7成。
2011年,个税法修法,初始草案建议起征点提高至3000元,但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最终将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
因此,此次备受争议的5000元免征额是否会在最后关头上调,成了此前的热点。不过,二审稿中未对起征点进行修改,维持了一审稿中起征点调至每年6万元,即每月5000元不变。
不少观点认为,这个额度仍然偏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鲜铁可对此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规定统一的免征额,难以充分反映各省份地区的实际消费支出情况,不利于实现税负公平。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蔡毅也建议,可授在法定的幅度范围内具体确定适用标准,“例如广东、上海是否可以考虑8000-9000元”。
“这样会形成个税壁垒,不利于劳动力要素流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
据财政部部长刘昆解释,5000元免征额(起征点)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事实上,免征额标准从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已经提高了近43%。
“此次个税改革步伐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仅盯着免征额(起征点)看,太小看此次改革了。这次改革的力度,在实际执行后。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社会中坚阶层,减税力度可以说史无前例。”上述接近财政部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张斌看来,相比此前数次个税改革,此次个税改革由于增加了专项扣除,减税力度超过以往。
按照计算,各种减免之后,很多中坚阶层的个税起征点,实质上已经上调至6000元或者更高。
同时,即使没有子女的高收入丁克、单身贵族,在调整累进税率表,拓宽了3%、10%和20%三档低税率适用的所得级距之后,减税也明显。
比如,原来减掉税前扣除的五险一金和3500的免征额后,0-1500元须按照3%的税率纳税,如果不小心挣了1501元,就需要按照10%的标准纳税;调整级距后,各种扣除后不小心挣了1600元也不用担心,3%的税率适用范围已经上调至0-3000元。按照这个标准,在不考虑各种税前扣除、仅计算工资的前提下计算,月薪8000元者,也仅需要纳税90元;而在同等前提下,现行税制挣5001元就需缴纳150元个税。
而这仅是最简单的计算方式,实际加上税前减免,力度比8000元月薪者纳税90元的力度还大。
一位关注财税改革的人士表示,按目前改革力度看来,个税起征点提高至8000毫无必要。“都已经月薪8000了,还为90块钱的个税斤斤计较?”他说。
按照一般立法程序,二审时针对公开意见进行讨论,此后视情况进行三审、表决。不过,由于没有强制性规定,在二审后落地的情况也有。
这意味着,新个税法最快将于9月落地。按照草案规定,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计算个税时先按照5000元起征点和新的税率表实施。而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全面施行新的个税法,包括3%、10%和20%三档降低税率适用范围大幅扩大,并将新增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5项专项附加扣除、堵塞税收漏洞等规定全部实施。
“按照10月1日试行的时间表来看,9月落地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只有法律落地,执法才有法可依,才有可操作性。”上述关注财税改革的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王潇燕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