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度降准释放去杠杆信号
来源:北京商报 刘双霞 实习记者 吴限
今年以来,央行三次开展定向降准操作。6月24日,央行公告称,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几种类型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7000亿元流动性。在分析人士看来,去杠杆仍是“持久战”,但近期在市场对去杠杆力度表现出担忧情绪后,央行出招安抚市场,紧信用与宽货币搭配,释放结构性去杠杆信号。
释放7000亿资金
6月24日,央行公告称,为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加上此次操作,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第一次是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第二次是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将释放7000亿元流动性。此外,相比前两次,央行此次对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使用进行了安排。具体来看,5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央行要求,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
此外,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将纳入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
招商证券观点认为,继年初定向降准、4月“置换降准”后,央行第三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不过,与前两次相比,本轮降准更具“普降”意味,基本确认“宽货币”趋势。与过去准备金调整不同,本轮准备金调整背后的核心逻辑,一是对冲回表消耗,二是解决融资成本问题,尤以后者为重。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表示,整体来看,此次降准仍然是针对前期市场预期流动性偏紧和5月社会融资过度收缩的回应,这表明过去一年多偏紧的货币政策重新回到边际宽松的趋势中,至少能够真正执行中性的货币政策。
关于央行此时宣布定向降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释放的货币政策信号实际上并没有出现方向性的改变,仍然是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核心目标还是防风险、去杠杆的总体基调,但是,央行会根据实体经济的总量和结构特点来灵活调整政策。
释放结构性去杠杆信号
在市场看来,去杠杆仍是“持久战”,但近期在市场对去杠杆力度表现出担忧情绪后,央行出招安抚市场,紧信用与宽货币搭配,释放结构性去杠杆信号。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态,此次定向降准是落实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部署。今年以来,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签约金额和资金到位进展比较缓慢,考虑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主力军,可通过定向降准释放一定数量成本适当的长期资金,形成正向激励,提高其实施“债转股”的能力,加快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
关于债转股,曾刚认为,从整体宏观杠杆的角度来讲,债转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低宏观杠杆的手段。但是由于近期市场环境的原因,整体运行状况并不是非常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通过定向降准过程中对债转股的投向进行强调,一方面确实释放出更多资金,有助于银行向这方面发展,同时在政策的引导方面,会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领域,把更多精力投入这方面。这也是一个对宏观杠杆更有效的管控创造条件。
曾刚表示,在总量上,因为最近金融市场资金面相对比较紧张,而且市场的情绪比较悲观,导致市场波动较大,这对整个经济的融资环节,尤其是非银行以外的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结构上来看,今年的结构性去杠杆的核心,事实上是要去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杠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存在短期内融资更加困难的情况。
仍有降准空间
谈及此次定向降准对市场的影响,黄志龙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对于股市释放了一定的利好信息,可能对近期大幅下挫的股市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对于楼市的正面作用并不大。
“当然不是为了给楼市喘气,但难以避免,楼市将有所获益。央行这一轮降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证企业的流动性,主要是小微企业的流动性,精准向实体经济注水,绝不是楼市、股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因为楼市、股市已经不堪之重,楼市今年各地即使出台了多达180次的调控政策,但是某些城市仍是不断上涨,甚至一房难求;股市2015年因高杠杆造成的股灾现在还没恢复,不可能重蹈覆辙。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表示,自2004年以来逐渐形成的高准备金率的两个基础在当前已经丧失,其一是递增的居民储蓄率,其二是长期的双顺差。同时,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正在迅速传导变成实体经济的资金短缺和资金成本迅速上升。所以,持续降准不仅是必然趋势,也是防止信用风险转化成流动性危机的必然。
对于未来是否存在降准空间,曾刚认为未来还会有进一步降准的空间,尤其是结构性的定向降准空间依然存在。未来的核心任务是结构性的去杠杆,而要达到这种结构性去杠杆,结构性的政策运用是不可或缺的。这个过程中,定向降准是一个把总量和结构综合比较好的工具。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