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员工讨薪跳楼

汉能员工讨薪跳楼
2019年12月04日 19:4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原标题:汉能员工讨薪跳楼

  来源:前沿财经

  今天下午,由于欠薪问题久拖不解,几名汉能员工爬上位于北京奥森公园的汉能集团总部跳楼,消防急救赶到现场,在寒冷的冬天,双方僵持了数小时。直到天黑,员工跳楼危机才缓解,但员工的钱还是没有要到。

  自今年5月以来,“汉能集团”陷入危机中,不断有员工加入讨薪队伍、同时,债权人追债、供应商追款不断,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次汉能员工跳楼事件预示着汉能欠薪风波依然没有缓解,且愈演愈烈。

  一名汉能员工向前沿财经介绍,自己整个部门11月已全部裁掉了,欠薪半年多了,一直讨薪讨不到,“现在申请了劳动仲裁,但没什么进展,若不是家人患病,逼的我也要去跳楼了。”

  据这名员工介绍,汉能有1万多员工,8000多人欠薪,欠薪时长已达 6-7个月,涉及金额可能达到15亿。“除了员工欠薪,还有大量供应商欠款,经常上门讨薪,汉能业务处于停滞状态,危机严重。”

  事实上,今年10月,汉能集团就被曝出“欠薪门”,其总部出现大量员工讨薪。据当时媒体报道,汉能已欠下万名员工五六个月薪酬,涉及金额10亿元左右。因无法继续投资,汉能各地的产业园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而汉能的现金奶牛金安桥水电站已担负各种债务超过170亿元,汉能的控股权或将丧失。

  据这位在汉能工作多年的员工介绍,欠薪可能只是冰山一脚,拖欠上下游供应商的欠款更多,保守估计可能在千亿规模。“有的员工只能靠信用卡、网贷度日,还有大量同事还房贷都难了。”

  汉能是谁?

  汉能集团曾是国内所有的民营企业中,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也是一家全球化的清洁能源跨国公司。

  汉能的创始人李河君,其大致发展路径是:从起初的水电业务转型薄膜光伏电站,后又转型到各类终端应用的薄膜光伏材料。

  2009年时,汉能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正式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2011年登陆港股,并于3年后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薄膜发电产业曾是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汉能的迅速发展与其密切相关。

  “汉能薄膜发电”在资本市场受到高度关注。2015年,汉能的股价一飞冲天,达到9.07元港币,与一年前相比整体涨幅接近5倍,市值高达3000亿港元。其创始人李河君更是在2015年以1600亿元的身家荣登中国首富,当属名副其实的中国能源大亨。

  然而,2015年5月20日,汉能遭遇港股市场的做空运动,因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涉嫌操作股价,香港证监会对其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在短短20分钟的时间里,汉能的股价面临洗仓式下跌,跌幅近47%,公司市值瞬间蒸发1440亿港元,随后汉能紧急停牌。

  “惊心动魄520”对汉能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创,但真正的“劫难”才刚刚开始。

  2015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勒令停止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买卖,并不得复盘,随后汉能就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停牌之路。此外,据汉能的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全年亏损122亿港元,是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两倍。

  2015年做空事件以来,汉能的融资环境急剧恶化,几乎没有银行再给汉能贷款。“被做空之后,我们融不到钱了,新增的银行贷款几乎没有。主要就是向朋友借钱。”李河君此前回应媒体说。

  缺钱的汉能开始将目标转向了员工,向员工集资。2018年,汉能试图从员工处融资,公司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这项认购活动自2018年6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8月10日,整个产品加起来逾30多亿,产品募集目标要在8月底完成。不知又有多少员工入了套。

  汉能的危机 

  事实上,汉能的商业模式一直受到质疑。

  汉能的商业模式覆盖了薄膜太阳能的全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由其直接运营,中游参股。全产业链模式看起来美妙,但下游收入远低于上游收入的经营结构,让外界对其营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与此同时,头重脚轻的营收状况让汉能无力持续发展。

  从技术上来说,汉能所在的薄膜太阳能曾被视为最有前景的光伏技术,但目前无论是成本还是转换率,晶硅光伏产品都比薄膜更有优势。而在薄膜太阳能行业内,多种技术工艺差异较大,在生产和研发方面协同效益十分有限。汉能旗下纷繁的技术品类,干扰着外界对汉能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也分散着汉能的人力和财力。

  资本市场失利后,大肆扩张的汉能正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恰在此时,汉能再次遭遇失血,今年8月中旬,汉能旗下最为优质的资产之一金安桥水电站被法院强制拍卖了51%的股份,而此前,该水电站每年可以为汉能提供几十亿元现金收入。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失利是汉能不能预料、难以避免的“风浪”,那么汉能过去在移动能源产业园的大手笔投资则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汉能以生产需求为理由,在全国十多个城市都建设了移动能源产业园,版图涵盖了宁东、铜仁、太原、孝义、营口等多个地方。

  根据2018年年报显示,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总投资高达340亿港元,而当年汉能薄膜实现营收212.5亿港元,净利润为51.93亿港元。也就是说,一个产业园的投资远远大于汉能的全年净利润。

  产品不好卖、投资园区的钱却已经砸下去了,而收入的大头又是有条件的应收款。李河君又盲目转型,他给汉能规划了一条新路,那就是在中国商界听得有点烂的一件事——造车。

  2016年7月,在“移动能源战略暨全太阳能汽车发布会”上,汉能一口气发布了4款太阳能汽车。在发布会现场,李河君兴奋的说:“汉能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以后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如今回看,三年过去后,汉能新能源汽车依旧是一份华而不实的PPT,而汉能太阳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同时也是汽车行业技术界元老级人物也已经离职。或许在汉能内部,造车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一段需要被擦去的“历史”。

  未来30年

  光伏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汉能盘子铺的大,如果政策有变,随时给其致命影响。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

  事实上,除了政策的变化难以预料外,汉能自身的经营问题也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至2014年间,汉能薄膜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向汉能控股销售设备所得。2013年关联收入几乎占到汉能薄膜发电营收的全部,2014年在增加第三方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关联交易占比达62%。

  随后几年,尽管汉能开始调整转型,但后果是,不但关联交易始终存在,汉能业绩也一落千丈,直到2018年。不但合同收入增长了2.46倍;年度溢利更是增加了18.89倍。与之相对的是,汉能薄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减少了85.62%,仅剩3.6亿港元。

  在今年6月12日的私有化“回A”答谢会上,李河君在例行感谢了汉能股东、合作伙伴和员工家属之后,他说完成私有化的汉能,苦难历程已经结束,“未来30年将是汉能最好的30年”。

  但是托欠员工工资不解,汉能又陷入新的危机。汉能未来的30年是否会是最好的30年我们无从知晓,但欠薪也好、市场也好,问题不解决,“回A”也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3日,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终于在汉能北京总部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我们现在资金的确比较艰难,但有人说我是骗子,这是不可能的事。只要能解决眼下的资金问题,汉能就会呈指数级发展,明年会成为我们的一个milestone(里程碑)。”李河君说。

  对于汉能商业模式受到的质疑,李河君回应说,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汉能,汉能的困难和机遇也都基于此。“其实我是庆幸的,如果大家都看懂汉能了,那我们还有多少机遇呢……我以前就讲过,要么我们死掉,要么伟大。”

  12月3日,证券日报曾报道,从相关知情人士处获悉,汉能内部正在推行“独角兽计划”,即推动已具备独立发展条件的装备业务板块及产品业务板块独角兽项目独立发展,这其中也包括吸引投资者,重组上市,另外,集团也提出了各业务板块员工持股池占总比例可达20%-30%的条件。

  无论是上市还是李河君的梦想,汉能的员工最关心的依然是拖欠的薪水,在欠薪事件半年未有进展下,一些员工在寒冷的冬天爬上总部大楼跳楼。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赵慧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10 嘉必优 688089 --
  • 12-05 天迈科技 300807 17.68
  • 12-04 芯源微 688037 26.97
  • 12-04 锐明技术 002970 3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