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话城市管理者:房租猛涨伤害竞争力 不亚于房价暴涨

喊话城市管理者:房租猛涨伤害竞争力 不亚于房价暴涨
2018年08月22日 10:13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一碗面要80元,出租车漫天要价,安检排队太长差点误机…你在机场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届金跑道奖·国内机场口碑评选”正在进行!【点击投票】为机场打分,你说了算!

  12万套房源投放市场,房租会降吗?

  来源: 国是直通车

  控一时还是控长久?

  以前只听说城市、房企因高房价被约谈,如今租赁市场在全国多地普涨的压力下也“中招儿”了。

  先是北京市住建委集中约谈自如、相寓、蛋壳等住房租赁企业,接着是北京房地产中介协会召开座谈会,讨论房租上涨过快的问题。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会后,相关企业承诺未来两个月不涨租金,并尽快拿出共计超过12万套房源投向市场。

  12万套囤积居奇?

  12万套房源一经报道,便引来不少质疑。

  “12万套,为什么之前不拿出来?”“难道是长租公寓囤积居奇?”“市场到底还有多少存量被企业拿着不放?”“12万套如果不是存量,这是让企业明目张胆去抢房?”

  对这12万套房源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此前有说法认为,长租公寓依靠资本的支撑,在市场不计成本疯狂“收”房子,为的是抢占市场份额,达到垄断目的,从而操控房源价格。

  这种说法还被简化为:资本助推房租上涨。

  在行业里,认同这一观点的不在少数,如我爱我家集团原副总裁胡景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恒大研究院副院长夏磊、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雷等。

  但这种简化的结论有问题吗?持反对观点的也不在少数。

  万科集团总裁祝九胜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回应长租公寓推高租金认为,这可能是个误会。“机构渗透率、参与率,最厉害的北京也没到5%。”他的言外之意,长租公寓没有达到垄断市场,进而操控房租的能力。自如首席执行官熊林,明源地产研究院苏兮,世联行集团副总裁、世联红璞公寓总经理甘伟均公开表示同意这一观点。

  没有能力,不代表没有局部推高房租。

  一位网名“仙翩”的作者此前发布帖子称,自家天通苑的120平米三居要出租,心理预期价位是7500元/月,在自如和蛋壳公寓两家公司询问后,却被两方拼命争抢,自如报价提高到9500,蛋壳则说要比自如高300元,最终蛋壳给到10800元/月的价格,付11个月。

  正应了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的说法,现在长租公寓市场发展比较快,很多机构都在跑马圈地。就像共享单车市场,在竞争激烈的时候,巨头会在资本的支持下高成本扩张。

  规模大的尚且还好,规模小的则会在扩张中被淘汰。

  今年7月,贝壳研究院联合21世纪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住房租赁白皮书》显示,西安、上海、长沙、郑州等城市已有长租公寓“阵亡”,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

  控房租一限了之?

  房租上涨的原因非常复杂。

  从“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协会要求“房租不涨,增加供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建立租购并举的市场,岂能一限了之。

  正如有观点认为,今日房租引发关注便要求企业不能涨,未来房租再涨了谁来管?租金的合理及平稳谁来保障?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由谁负责?

  因此,行业内有不少人冀望借此次风波,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更好迎接“租购并举”时代。

  “此轮有关租金的争论,有望成为促成租赁市场政策完善的契机。”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租售并举住房制度的大框架下,房源信息普查、租赁信息平台建设等行业“基础设施”正逐渐完善,从而尽快为行业提供基础数据。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建议,制度先行,法律保障。从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看,稳定租金需要借助强制手段来保障,例如德国就出台了租赁法律,明确租金上涨幅度。胡景晖建议,对进入租赁行业的资金加以监管。也有媒体认为,在数据获取、行业规范、供应机制、租客权益等方面,监管还存在大量空白,亟待改变。

  对于当下的租房市场而言,至少应该让承租人明白,为什么三令五申不能有“N+1”(客厅隔断成房间)房屋改造,市场依然屡禁不止;为什么动辄转年就加价500甚至2000元,依据何来?

  是因为拥有了房子就有恃无恐,还是因为租房实为刚需让人们已无退路?对城市管理者而言,更应明白,房租猛涨的危害性一点不亚于房价暴涨。因为,一群满怀希望的年轻人正在这个城市求职、工作,接近理想。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原研究员黄万盛说,居住权是一个城市最低的底线之一。房租的大幅上涨,削弱了城市吸引力,伤害了城市竞争力。然而,当前租赁市场还有很多任性、随意与不透明的地方,让中介与房东找到机会“宰杀”租客。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