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是药还是酒?我们还被多少莎普爱思蒙在鼓里

鸿茅药酒是药还是酒?我们还被多少莎普爱思蒙在鼓里
2018年02月02日 10:45 新浪综合

  鸿茅药酒是药还是酒? 还有多少“莎普爱思”把人们蒙在鼓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导读:

  每天两口,把病喝走。

  事实上,自2008年开始鸿茅药酒就走上了一条受罚的“不归路”,点名曝光、通报、暂停销售成了家常便饭,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鸿茅药酒大有越挫越“勇”之势,正所谓,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来源:铑财  作者:赵秋白

  逢年过节,送礼是门学问。

  自古民间过年一般送食物、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下,消费升级带动着消费模式升级,比起价格,人们更加专注品质,这点在送礼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健康礼品市场长盛不衰便是力证。

  在春节这个礼品市场旺季,一大波打着“送礼送健康”旗号的广告蜂拥而至,前赴后继地轰炸着人们的视听。这其中,就有鸿茅药酒的身影。

  是药不是酒

  贵州茅台新飞天 53度在天猫超市的价格是1499元/瓶(500ml),鸿茅药酒则是298元/瓶(500ml),是前者的五分之一,对于送礼来说,这个价格不算高。

  鸿茅药酒的广告语:“一瓶鸿茅酒,天下儿女情”既戳中了人们“礼难选”的痛点,也给了消费者一个完美的购买理由:没有茅台贵,可礼轻情意重,我送的是健康。

  有的药店工作人员甚至会建议顾客:“一次买三箱,能喝一整年。”

  有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药店”这个词,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鸿茅药酒不在人们印象中买酒的超市、商场、专卖店等场所出售,竟然在药店?

  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电视广告中无限循环的“鸿茅”是药,不是酒,更不是保健品。

  百度百科中对鸿茅药酒的介绍是:67味中药配制而成的OTC甲类内科药。三大类人群禁用:儿童、孕妇;阴虚阳亢者;肝肾功能不全及酒精过敏者。注意事项有12项,其中包括: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对于,“一剂药方最多能有多少味中药”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专业的数量限制,但是凭借67味中药组方,鸿茅药酒成为中国用药最多的大复方酒剂之一。

  在鸿茅药酒广告中,提到其四大适用症:风湿骨病、肾虚尿频、脾胃虚寒、气虚血亏。

  至于具体功效如何,网友的态度大体分为三种:一种认为,鸿茅药酒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方面的效果不错,一种指出不但没效果反而产生了不良反应,第三种则持“不敢迈腿”的观望态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鸿茅药酒的功效可能因人而异的成分更大一些。建议消费者购买前先去医院就诊,用法用量应遵医嘱。

  受罚、获奖两不误

  鸿茅药酒的广告有多个版本,成词的目前有三个,最为人熟知的是那句:鸿茅药酒祝您:每天两口,把病喝走。

  显而易见,不论是产品,还是营销包装等,鸿茅药酒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强化它的保健功效,而模糊其药品属性。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健康时报》去年8月26日曾在微博中指出,“记者通过近十年的公告文件,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鸿茅药酒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

  事实上,自2008年开始鸿茅药酒就走上了一条受罚的“不归路”,点名曝光、通报、暂停销售成了家常便饭,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鸿茅药酒大有越挫越“勇”之势,正所谓,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9年4月,饱含鸿茅药酒文化和技艺精髓的“八步酿造工艺”即“古法酿造工艺” 正式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1月、5月,鸿茅药酒接连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的荣誉称号。

  2011年,鸿茅药酒文化再次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资料显示,2013年鸿茅药酒零售额超过7亿元。

  2014年,在全国非处方药品销售排行榜中,鸿茅药酒位列第六。

  《IMS中国零售药店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Q3非处方药+保健品产品销售额排名中,鸿茅药酒居第七位。

  另据鸿茅药业董事长个人认证新浪微博资料显示:2016年2月,“鸿茅”品牌投放居首位,超过脑白金、汇仁药业、曹清华等。

  2017年6月29日,鸿茅药酒正式入选“国家品牌计划”。

  此外,鸿茅药酒屡屡被罚,其获得的广告批文也从未间断。

  铑君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中搜索“鸿茅药酒”,发现:从2014年至今,鸿茅药酒共取得1186个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其中,2018年1月获批的有三个。

  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症结何在?

  不得不说,在广告泛滥的今天,鸿茅药酒的广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节节攀升的销量便是最好的证明:据京东大药房介绍,在去年“京东健康母亲节”中,其销售的鸿茅药酒达2.5万瓶。

  然而,广告的功能在于营销,却不止于营销。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去年12月的“莎普爱思事件”一度沸沸扬扬,社会各界开始审视医药广告真伪,也一度引发信任危机。

  2015年9月1日实施的新《广告法》被冠以“最严”,对医药类广告夸大、虚假宣传的诸多乱象却如隔靴搔痒。

  那么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事实上,在上市公司里,广告宣传费最高的几大行业里就有医药行业。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1月—6月,A股公司广告费用排名前20的企业中,有9家是药企,且金额都在10亿之上。同时,关于广告费用在其当年营收的占比,2016年莎普爱思的这个数值高达27%,接近三分之一,位列医药类上市公司之首。

  对此,中国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柴永强表示,显而易见,与高昂的利润与广告预算相比,监管部门的罚款显得力度不大。现阶段违法成本较低,是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症结所在。除了监管,全国范围内成熟的信用体系建设也十分重要,随着消费升级大潮来临,人们对产品品质要求将越来越高。这也是国家实施品牌计划的初衷。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都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相对的要求会更高,一旦基本的信用出现问题,将在行业引发连锁反应,十年前的乳业震荡就是一个例证。

  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企业的每一项违法行为都将被公示,对企业信用、银行贷款、包括股东个人信用等都会造成长远影响。从长期看,这些问题会最终反映到市场上,当失去了消费者最基本的信任,再多的广告也不过是烈火烹油,昙花一现,企业终将付出昂贵代价。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