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十年之痒:有人感慨惊喜不再 套路太多

双11的十年之痒:有人感慨惊喜不再 套路太多
2018年11月12日 00:26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双11”的十年之痒

  北京商报 陶凤

  “双11”十年,确实该痒一痒了。数字看上去还是会很好,只是不同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有人感慨惊喜不再,套路太多。懂得高斯定理洛必达法则,都不见得能省下多少钱。消费者对于价格开始不敏感,花样繁多的购物节越来越不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有人依然兴高采烈,收获满满。无论消费升级还是降级,技术的普惠和GDP 中的消费基本盘,决定了这场盛宴的参与者永远比围观者多。

  2009年夏末,淘宝商城还没有成为天猫,“双11”只会让人联想到单身人士的节日“光棍节”。刚成为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对下属说,“11月干点啥,把成交往上拉一拉。”由此,诞生了首个“双11”。

  从某种程度上说,“双11”改变了天猫的命运,甚至改变了阿里巴巴的命运。这场造节活动令当时毫不起眼的天猫在阿里巴巴体系内受到重视,其后则在数千家B2C电商中杀出重围,成为如今占据五成以上市场份额的行业霸主。

  十年后,如果只从天猫的视角去看待“双11”,人们会嫌这个格局太低了。在一年又一年的“双11”里,移动支付和物流网络搭建了这十年里电商成长的基础设施,零售一步步走向新零售,消费迭代就此完成。

  无形之中,“双11”有了偶像包袱。无论阿里情不情愿,“双11”当日的数字增长还是不能停,甚至还不能太慢。毕竟十年下来,它已经有意无意被当成阿里巴巴、中国电商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活力的象征。

  十年之间,中国经济的投资和外贸依存度双双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贡献率直线上升。消费端被激活释放出巨大的动能,并对激活供给侧反复“施压”。“双11”的处境也由此变得微妙,这场网购盛事需要带动制造业转型,不仅仅是应对外贸压力也是铺路消费升级。

  通过互联网刺激内需、拉动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通道,但人造消费时点因蚕食效应也可能使实际增量出现减损,增长下的危机时常如影随形。“双11”能不能成为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实力担当,需要新零售的变革,更需要新制造业的变革。

  据马云说,“双11”阿里巴巴并不赚钱,而很多参加“双11”的商家也说只是赚吆喝混个脸熟,没有多赚钱,而消费者买到手的商品也不会是捡了多大便宜,那么钱都哪里去了呢?如果一个人造购物节,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都宣称没有赢,如何持续下去,就是个严肃的话题了。

  明年,阿里巴巴CEO张勇将接任马云作为董事会主席。风起云涌间,马云的30年,也是中国互联网的30年。而“双11”的十年,只是中国新经济刚刚开始的十年。当今年“双11”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的时候,零售业或许已经接近天花板,下一个待突破的极致将只有供给侧。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万露

中国经济 双11 外贸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22 新农股份 002942 14.33
  • 11-20 宇晶股份 002943 --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中国人保 601319 3.34
  • 11-06 贝通信 603220 7.8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