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广东腾笼换鸟路线图(1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17:16 《商务周刊》杂志

  郑利平:今年“两会”上也再次谈到政府职能的转换。很多代表提到我们要做什么,要加强什么。但我建议是不是换种思维,探讨一下我们是否管多了,管的过头了,牺牲了生产力?

  我的观点是,不该管的别管。当年凯恩斯为了治理滞涨,提出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观点。没想到这在国内变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依据。我记得一位领导说过,市场经济的鼻祖凯恩斯说过要利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经济。但市场经济的鼻祖不是凯恩斯。

  珠三角需要转移的产业有国有企业、有三资企业。所以“国军”作战和“非国军”要分开。非“国军”作战需要的就是政府创造发展条件,而“国军”作战则需要政府动用看得见的手做适当的干预。这个观点在我最近的一次上海之行得到了印证。上海利用看得见的手在调配国有资产资源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所以最近汪洋书记带我们到上海,浙江和江苏学习,回来后让我们每人交一份作业,谈感想和建议。我只提了建议,一,广东省产业转移要成功,包括投资率要上去,必须重视通过看得见的手调整国有资产的布局;二,作为省一级,如果希望相关产业转移到省内山区,就要有配套的产业转移政策。

  另外,我还想讲一个观点,本次产业转移是市场驱动的结果,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是哪个人说你该留该走。如果更多的让市场去调节,释放的生产力会更大。

  在产业转移过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政府的政策导向,比如如果想让某个产业转移到省内山区,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项目到期就不批准了。当然前提是到期了,没到期你关闭不行,政府要守法。

  《商务周刊》:您的第二条建议是省里要给配套政策,云浮市希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获得哪些支持?

  郑利平:在促进产业转移这方面,我们希望省政府帮我们创造一些发展的条件和发展的环境。比如云浮最缺乏的是技工,一些老的地级市如清远和肇庆有几十个技工学校,我们只有区区几个技工学校。最理想的是省里能够帮我搞10个技工学校,技工培养出来了就形成当地的投资环境。我很早就提出,我们的农村人口接受培训后可以满足产业转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农民人口转移,不仅仅是科技兴农和提高耕作技术。

  你不要小看原来一些老地级市的技工学校,没有个把亿搞不起一家像样的技工学校。云浮自己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尽管我们的人均财政收入已经是全省第13位,但我们现在还是吃饭财政。

  除了教育培训外,我们还希望省里能够帮助解决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2003年在全国人大广东组的讨论上,我提出开发西江航道,之后当时的省领导张德江和交通部长专门来考察过西江。省里提出要投入20亿元开发西江,但到现在为止进展还是比较缓慢。实际上,西江航道搞起来后,我们当地的运输成本能进一步降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需要黔西南和黔东南的煤炭,这些资源原来是经过400多公里的铁路到广西贵港市,再由贵港走几百公里的水路到云浮,如果西江航运开发后,对云浮益处是很大的。

  还有高速公路的布局要适当考虑倾斜,我们是广东省最后通高速公路的市。以前省里的文件里提到多少年内全省要通高速公路,但后面跟个括号——云浮除外。我觉得省里对我们这块的支持太少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