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广东腾笼换鸟路线图(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17:16 《商务周刊》杂志

  按照媒体的公开报道,上海市希望将上海国资经营公司的资产纳入一家新的金融控股集团,以此作为上海金融资产的控股平台。同时,谋划将上海盛融投资公司与大盛资产公司合二为一,组建一家综合类投资公司,以运作上海的产业类股权资产。

  云浮市市委书记郑利平也参与了此次上海之行。记者在云浮采访期间,郑利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特别提到,珠三角需要转移的不仅仅是出口加工贸易型企业,一些国有企业同样被纳入了此次产业转移的范畴之内。实际上,从产业性质来看,珠三角的东莞、深圳主要是港澳台企业居多,佛山主要是民营企业为主,中山国有企业比较多。

  “上海利用看得见的手在调配国有资产资源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所以最近汪洋书记带我们到上海,浙江和江苏学习,回来后让我们每人交一份作业,谈感想和建议。我只提建议,那就是广东省产业转移要成功,包括投资率要上去,必须重视通过看得见的手调整国有资产的布局。”郑利平对《商务周刊》说。

  46岁的“海归”书记郑利平曾经担任深圳市南山区常务副区长,1996年到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1998年毕业回国后担任深圳市外资局局长,1999年来到云浮。在这位视野开阔的官员看来,珠三角需要转移的产业不仅仅是三资企业,更包括国有企业。他形象地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产业转移比喻为“国军”作战和“非国军”,并强调这两个战场要做适当的分开。在他看来,非“国军”作战需要的是政府创造发展条件,而“国军”作战则需要政府动用看得见的手做适当的干预。

  建设“工业飞地”

  实际上,不单是云浮已经展开行动,很多广东省的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城市都已经主动出击,纷纷在珠三角的佛山、东莞和深圳等城市驻扎招商引资工作组。这些工作组一方面宣传当地的投资环境,一方面主动出击跟企业沟通,将企业争取到本地。这些地区都立志于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业飞地。

  云浮甚至“发明”了一种特殊的主动出击形式,他们派遣一批干部到佛山去挂职锻炼,第一是学习,看对方怎么发展经济,第二是让他们跟企业交朋友,第三是有机会把企业家拉回云浮来投资。而地理位置相对靠近珠三角的河源和清远等城市,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里承接了不少珠三角的各类产业。

  不过,对于广东省来说,更为看好的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洼地还是云浮。2006年7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曾前往视察云浮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张德江特别提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个大政策,省里支持,珠三角也支持,但是主动权在山区。现在广东省山区和东西两翼共14个市,云浮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在珠三角旁边。云浮高速公路开通以后,云浮到广州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

  “可以说,云浮实际上就是珠三角边上的山区市,地理位置决定其最有条件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张德江说。

  近年来,云浮的对外招商引资开始转变为以吸引珠三角产业转移为重点,走珠三角经济区延伸发展的路子成为云浮市发展的新战略,并提出了“东渐西联,优内拓外、错位竞争、统筹并进”的发展战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