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广东腾笼换鸟路线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17:16 《商务周刊》杂志

  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政府多次召开产业转移工作会议。“这些会我都参加了,每次开会省领导都提醒我们这些欠发达山区,要引导、承接产业转移,通过这样的机会使自己的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到2005年左右,最早一批承接的城市,包括云浮、河源、清远等开始了承接的工作。”李尧坤告诉《商务周刊》。产业转移的工作由省经贸委牵头,会同环保、国土、建设规划和发改委等部门,组建联席会议制度。

  2005年8月,广东省经贸委下发《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随后又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中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2006]14号》,该省环保和国土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和用地等政策意见。

  2005年3月和2007年4月,广东省政府分别在韶关、河源召开两次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现场会。

  本刊记者在珠三角调查期间,无论东莞和佛山等迁出地,还是河源和云浮等承接地,很多官员都形象地将此次珠三角的“腾笼换鸟”与战争术语中的“交叉掩护,梯次撤退”相提并论,形象地将产业转移称为“交叉协调,梯次后撤”。

  “注意哦,不能够说我们撤退,是后撤!有点类似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为了保存实力。”一位广东省官员这样对《商务周刊》强调。

  经省政府批准,目前全广东省14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中,已有韶关、梅州、河源、惠州、肇庆、湛江、茂名、阳江、云浮、汕尾、潮州等11个市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5个珠三角城市共建了2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

  李尧坤对《商务周刊》介绍说,在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上,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城市有不同的模式。

  有的采取产业整体迁移模式,如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大朗600多家纺织企业全部搬到信宜;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即福田的钟表企业将陆续搬到和平。

  有的采取企业直接转移模式,如顺德龙江(德庆)产业转移工业园,转移工业园内的企业多数是直接从顺德龙江转到德庆。

  有的采取对口扶贫模式,如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投入1亿多元资金,与河源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

  有的采取品牌和渠道转移模式,如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火炬是“带牌子、带班子、出票子、引路子”,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园区内基础设施。

  2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引进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包括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医药、家电、家具等。

  总部的归总部 工厂的归工厂

  但记者在珠三角的一些城市调查后发现,相当多企业对于政府的产业转移政策颇有微词,认为他们遭到政府的“有意排挤”,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此,李尧坤对记者解释说,这是对广东的产业转移政策的误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