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广东腾笼换鸟路线图(9)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17:16 《商务周刊》杂志

  当时,云浮的经济总量规模非常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项目、人才以及管理的提升,都得依靠外部。从地理位置上,云浮挨着肇庆,是珠三角的外围。关于珠三角的概念,最早提的是小珠三角,也就是南海、番禺、顺德和东莞。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提出大珠三角的概念,将香港、广州、深圳、惠州、肇庆和江门也纳入大三角的范围。

  经过调研后,我试着回答这位老干部的提问:云浮作为珠三角的外围,是珠三角经济中心的延伸地带,云浮的发展一定是要通过接受经济中心的辐射,走深圳20年前,东莞15年前的路子,通过迎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来实现飞跃。

  当年我第一次向云浮市人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出了走珠三角经济区发展延伸之路,积极创造条件迎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一年后的夏天,广东省在清远市开了山洽会,提出山区的发展要和珠三角对接,当时还不叫产业转移。产业对接或转移在理论上可以向360度任何一个方向延伸。但现实是,它要向符合企业发展条件的地方转移,因此创造发展的平台和环境十分重要。

  后来云浮市的整个经济工作思路都是朝着这方面做的。到2004年,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来自于产业转移,本地企业也发展壮大了,但实际上也是跟转入的产业促进有关。这些转移进来的企业跟当地的资源和产业基础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和促进。

  以前很多地方政府习惯于整天跑项目,书记、市长一上任往往在施政纲领中提出要在任内拿下多少多少个项目。地方政府的领导自己充当起运动员的角色,这在当时国情下也在所难免,但现在的新形势要求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吸引投资上。而云浮更是将承接产业转移摆在发展最根本的源泉位置。

  2004年,云浮提出了一个更综合的发展理念:东渐西联,优内拓外,错位竞争,统筹并进。这就将促进产业转移的课题摆在最重要位置上,并体现了科学和协调发展的思路。

  《商务周刊》:您不去跑项目而是创造环境的做法在当时有没有人不理解?

  郑利平:当时很多人说我讲话没重点,工作没思路。我就问他们,什么是重点?他们说当然是经济。我跟他们说,经济发展确实是重点,但是要通过间接的办法来先搞好配套设施和环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贷款搞项目,但是现在不能这样做了。云浮的财政也没有这个能力,就经济论经济没出路。当时云浮经济停滞了五六年,很多干部很着急,一些人甚至认为,珠三角都发展起来了,云浮逐渐被边缘化。

  我来云浮上任之前在深圳外资局做局长,当时云浮很多干部希望我带几十个项目来上任,我来的时候也确实带了很多企业家考察云浮,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来这里搞项目。于是我得出结论,综合环境不搞好没用,每次客商来,县长都陪着喝酒,客商很感动,但是一回去就不再来了。

  1999年国庆前夕,云浮召开老干部会议,我列了10条具体发展纲要。经济发展是主旋律,这没的说,下面就是教育、科技、文化、社会治安、公务员队伍的建设、环境保护、乡村的发展等等,这10个方面要齐头并进。实际上,我提出的十六字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综合协调发展的意图,这也在后来印证了科学发展观。

  《商务周刊》:在您看来,这次产业转移应该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还是政府需要积极干预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