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资旅行社生存现状:在微利和亏损中等待开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10:27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陶健 前天,全球排名第二的旅游集团日本JTB在上海成立独资旅行社———佳天美(上海)国际旅行社。至此,已有四家外资旅行社进驻上海。 记者做了一个统计,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外资旅行社总数是22家,多数都是2001年中国入世后成立的。五年前,众多本土旅行社曾大声疾呼“狼来了”,然而五年过去了,海外军团抢滩攻势迟迟未到,国内旅游市场平静依然。据有关媒体报道,这些外资旅行社很多都尚未实现盈利,个别旅行社甚至还处于半停业状态。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外资旅行社盈利状况普遍不佳,但是外资进入中国旅游市场的速度却并未停滞。资料显示,“佳天美”已是JTB集团在中国投资的第二家旅行社,2000年JTB就曾与中信旅游在北京合资成立JTB新纪元国旅。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成立“佳天美”旅行社,日本JTB集团在2003年就递交了开办申请,整整为之努力了三年。 不求盈利,前赴后继?外资旅行社究竟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又是如何规划在华的发展战略? 外资蛰伏 进入中国旅行社市场的外企中不乏“巨鳄”。前面提到过的日本JTB占据着日本50%的旅游市场份额,在全球有71个分支机构。与国旅总社合资的美国运通更是全球最大的旅游企业,其规模是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的100倍,其一年的销售收入接近于5000家中国旅行社年营收的总和。 然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5年度全国旅行社业务年检情况通报显示,去年外商投资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仅占国际旅行社总量的2.08%。记者在今年6月发布的国际旅行社百强榜中,找不到“国旅运通”的名字,而JTB新纪元国旅的排名也从上次的第10位掉至第13位。“外资虽然进来了,却无法施展拳脚。”一位旅游业分析人士直言,关键原因在于政策约束。 外资旅行社在中国只能经营入境游和国内游业务,出境游被严令禁止,而出境游恰恰是旅游市场中的利润制高点。据介绍,在目前市场状况下,出境游利润是国内游的6到8倍。外资旅行社空守着丰富的境外旅游资源却不能经营。 国内游业务虽然开放,但是外资却不敢进入,或者说是不屑进入。零团费、负团费充斥国内游市场,利润低、市场乱已是不争的事实。外资旅行社明白,在国内游市场它并不具有网络和客源优势,而且如果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品牌投入到低价竞争中,只会得不偿失。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外资社依靠薄利的入境游业务维持经营,没有入境游业务的外资社则直面亏损。据披露,2004年中青旅和胜腾TDS中国控股公司合资成立中青旅-胜腾旅游服务公司,当年亏损737万元,去年的亏损扩大至3172万元,这直接导致了中青旅全年1900多万元的投资损失。 智慧生存 微利、亏损的阴影并未阻挡外资抢滩的步伐,外资旅行社分食中国旅游市场大蛋糕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不久前,一家外资旅行社负责人公开表示:“我们并不想在一年内捞点钱就走,而是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当然我们也不是来做公益事业的,我们在期待出境游市场的开放。” 在前晚“佳天美”成立仪式上,记者留意到,它把主营业务分为了三块:日本人来沪及华东地区旅游的安排和协调;为在沪及华东地区的日资企业员工提供高品质国内游;旅游推介和商务会展等组织安排。显然,JTB采取的是“坚忍等待”的策略。 但JTB的“等待”绝不是无作为的“傻等”。记者发现,加上新开业的“佳天美”,JTB不声不响中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设置了11个公司和事务所,业务涉及旅游、商务、会展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一旦政策放开,这些分支机构之间就可以形成网络。 与JTB的“等待+渗透”策略不同,还有一些外资旅行社采取了避开低价竞争的“蓝海战术”。与锦江国际集团合资的英国BTI放弃传统旅游市场,发挥其差旅管理的优势,主攻本土旅行社无力经营的商务旅行市场。与国旅总社合资的美国运通转而开发订票、订房以及金融卡业务,并以此规避政策限制,进入多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美国运通近两年来频频举办中国商务旅行论坛,发布中国商务旅行调查报告,藉此推广其品牌知名度。另外,还有几家日资旅行社主攻入境市场,所组团的入境旅游者一般选择日资在华投资建造的场所消费,如日资饭店、日本料理店等,初步透露出外资“一条龙”接待的迹象…… “短期亏损是正常的,每个企业都要经过一个市场适应期。”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外资旅行社人员这样说。显然,外资早就做好了一段时间亏损的准备,而他们有海外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也不惧短期亏损。 温水青蛙 采访中,一位旅游业专家直言,“对外资不开放出境游市场,虽然短期内可以保护国内企业;但长远来讲,只会让部分国内旅行社的娇、弱状况‘定格’。” 他用“温水煮青蛙”的试验做比喻:如果将青蛙放入很烫的热水中,青蛙会马上感受到高温,然后集中力量跳出来;但要是将青蛙放在温水中,青蛙就不会有太激烈的反应,再将水温逐渐加热,等青蛙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它已经没有力气跳出去了。 身处政策保护中的本土旅行社就像温水中的“青蛙”,身处危险却浑然不知。曾经对“狼来了”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变为了“狼没来”的偷乐。2001年前后在中国旅行社业出现的“并购浪潮”也迅速退去,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又回归到打价格战的“内战”状态中。 其实,中国的旅游市场是需要一点刺激的。假如出境游对外资旅行社开放,他们将海外的旅游接待资源与国内客源对接,对本土旅行社固然是一个打击,但是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却不无裨益。让中国的旅游消费者感受海外旅游品牌标准化的服务,可以促使消费者走出“只比价格”的误区。另外,让外资旅行社与本土旅行社充分竞争,本土旅行社也会逐渐接受一些新的旅游市场经营观念。竞争也会促使旅游业内人员流动,客观上外资旅行社将为中国旅行社业培训人才。 专家认为,对外资开放出境游之后,本土旅行社业也未必真的“不堪一击”。外资旅行社的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需要培育,就像外资酒店管理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最初时品牌也无人知晓,经过10多年时间,万豪、希尔顿、威斯汀、索菲特等品牌才逐渐深入人心。中国本土旅行社若能在外资强敌的刺激下“强身健体”,无论最后能否守住阵地,至少不会变成“温水中的青蛙”。 外资旅行社在中国市场几乎无一盈利,却依旧前赴后继——— 到目前为止,利润最为丰厚的出境游业务依然是外资旅行社不能踏入的“禁区”,但中国旅游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所以,实力雄厚的外资根本不惧短时的亏损。就在本土旅游企业笑谈“外资社是纸老虎”时,他们已通过各种形式渗入到中国旅游行业的命脉之中。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