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钢铁业 > 正文
 

《财经》杂志:中美钢铁贸易阴云密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 09:28 和讯网-《财经》杂志

  大量中国钢铁产品已经处于美方的严密监视之下——一旦海关数据显示某种产品进口激增且美国市场价格下降,就可能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

  □ 本刊记者 楼夷/文

  “两年内,中国从一个钢铁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提问的是美国助理贸易谈判代表斯特福特(Timpson Stratford)。12月13日,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这位新上任的中国事务贸易官员认为,中国的钢铁业产能在过去四年里迅速上升,同时大量廉价输出海外,对美国的钢铁业构成了威胁。

  无独有偶,12月20日,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雷文凯(Franklin Lavin)在访华时发表了同样的看法。他指出,“我们特别关切因政府补贴而迅速扩张的中国钢铁工业。”

  这种严重“关切”已然反映在行动上。今年8月2日,美国对中国的非合金焊缝钢管提起“421特殊保障调查”;11月10日,再对中国钢盘条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

  这意味着自2002年以来,平静了三年的中美钢铁贸易风波再起。

  《财经》获悉,钢盘条案中方已经获胜。但钢管“421特保调查”已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判定“造成市场扰乱”,现正等待美国总统布什的最后裁决。有专家指出,钢管很可能将成为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宗美国对华实施421特保措施的产品。

  据《财经》了解,大量中国钢铁产品已处于美方的严密监视之下;而一旦发现所谓证明他们受到损害的事实,美国就会采取包括反倾销等多种方式在内的措施。

  特保大棒

  今年8月,美国钢管业对中国的非合金焊缝钢管提起“421特殊保障措施”申诉。美国七家钢管生产企业和两家行业协会联合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钢管进行特别保障措施调查。申请人要求对涉案的中国产品实施配额限制,为9万吨/年,年增长率5%,期限长达五年。

  10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判定中国标准钢管存在“市场扰乱”;随后,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接手此案,在咨询业界以及与中国政府磋商后,向美国总统提出建议。

  这一结果令中国业界颇感意外。事实上,尽管近年来中国钢管对美出口持续增加,但只是受限解除后的正常释放。同时业界认为,中国的出口并没有打压美国同类产品的价格。

  《财经》获悉,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的建议已送至美国总统布什的案头,后者将于12月底做出是否采取救济措施的最终决定。

  此前,美国曾对中国产品提起五次特保调查,但最终均没有实施惩罚措施。但种种迹象表明,此次钢管“421特保”将难续好运。

  美国助理贸易谈判代表斯特福特告诉《财经》,美国总统要想否决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建议,必须基于三种因素中的至少一种——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国家整体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或者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

  斯特福特表示,此案并不涉及国家安全利益,且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并没有采取措施,因此“国家整体利益”成为考量的关键。美国总统要权衡的是“制裁将带给美国钢管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利弊得失”。

  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汉密尔顿洛伊曾经为中国代理过三起“421特保调查”,均告胜诉。但他认为,此次钢管特保前景堪忧——由于时值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拉票活动展开,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布什总统将“难以承受什么都不给美国钢铁行业带来的严重后果”。

  此次钢管案中方代理律师、Willkie Farr & Gallagher 律师事务所国际贸易部主任白瑞杰(William Barringer)认为,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并非主要原因,但他同时承认,美国钢铁业对政界和舆论具有强大影响力。他并指出,此次美国钢铁企业发起“421特保调查”,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们确信,一旦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判定他们受到了损害,白宫将会实施制裁。”

  此外,11月下旬,美国20名参议员和62名众议员分别致信美国总统布什,要求他给予中国钢管每年9万吨配额的限制措施。据悉,这一配额比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建议数目更低。白瑞杰认为,此次美国总统布什将很可能实施限制措施,但给予的配额不会过低,也不会对中国钢管业彻底关门。

  据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意见并不一致。其中,两人认为存在损害,两人认为没有造成损害但是存在威胁,两人认为既无威胁也无损害。

  又见反倾销

  11月10日,中国钢盘条再遇反倾销之扰——五家美国公司提起针对中国、土耳其和德国产碳素以及合金钢盘条的反倾销诉讼。他们指责中国等“倾销”至美国的钢盘条对美国内钢铁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要求对来自中国的钢盘条征收高达330%的反倾销税。

  原告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盘条数量从2002年的95.8万吨激增至2004年的180万吨。其中,中国在2004年出口美国77万多吨,价值为3.04亿美元。

  钢管案中方代理律师白瑞杰指出,大部分美国钢铁企业依然青睐反倾销这个救济手段。之所以钢管业此前提出421特保申请,是因为“当时他们能够找到证明受到损害的证据。”据白瑞杰介绍,美国钢铁业近年处于前所未有的旺季,并在2004年上半年达到高峰;此后至今年上半年逐渐放缓,到下半年又有所回升。

  “他们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内提出申诉,以证明价格下降,他们遭到了损害。”他说。

  被诉后中方迅速回应。15家国内钢铁企业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组织下联合应诉。在应诉状中,中方表示,中国的钢盘条出口既没有造成对美国企业的实质性损害,也没有导致价格扭曲。实际上,美国钢铁企业在去年获得了破纪录的巨大赢利,中国的钢盘条出口剧增,源于美国钢盘条市场庞大的需求空缺。

  12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6名委员全票否决了钢盘条案的“产业损害”之嫌,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也由此终止。此案可算大获全胜。白瑞杰指出,此案表明,仅靠2004年的业绩下滑不足以证明受到产业损害。这会导致数月内同类申诉的减少。

  产能争议

  在法庭外,美国还频频置疑中国的钢铁产能数据。

  就在钢管“421特保”听证会召开之前,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发布了《2006年钢材石油供需形势预测》报告。报告指,中国钢材产量将超过需求11650.81万吨。这一结论顿时引起美方大哗。

  “根据这个报告的预测,中国的钢铁产能盈余将在2006年超过整个日本钢铁产能。”自上任伊始即与钢铁业界展开谈话的美国助理贸易谈判代表斯特福特对《财经》表示,美国业界对中国钢铁业庞大的过剩产能感到担心,并认为这种并非基于市场需求的生产,将导致供过于求以及价格猛跌。这不仅影响了美国对华出口,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对美国钢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认为中国政府正在瞄准我们。”斯特福特转述美国钢铁业人士的话说。

  上述报告发布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对此公开反驳,称统计方法有误。他指出,报告无限扩大国内钢材供给量,压低国内市场钢材总需求量,夸大了供求矛盾;对2006年中国钢材进口量与出口量的预测,也不具有说服力。

  随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更正,称“2006年我国钢材的国内供给量将达到39913.68万吨,总需求为33685.44万吨,供给超过需求6228.24万吨”。

  《财经》获悉,该报告的发布,一度使中方在421案和钢盘条案中处于被动。“在听证会上,对方提到了这个报告。”一位参与诉讼的人士透露,“但我们没能拿出其他的数据。”

  “这反映了美国钢铁业对中国的担心所在。”钢管案中方代理律师白瑞杰说,“那就是不知道中国的钢铁产能以及需求究竟是多少。”据介绍,美国市场近年来的总需求大约为1.3亿吨左右。一旦中国出现超过1亿吨的过剩产能,美国钢铁业就会紧张。

  白瑞杰指出,由于美国钢铁业对于中国钢铁的产能、价格、需求等一直缺乏准确的数据,因此,猜测和谣言几乎涉及了所有中国的钢铁出口产品。

  “试金石”意义

  12月21日,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刘治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最新的钢铁行业数据和政策。他透露,中国钢铁的生产能力到2005年底将达到4.7亿吨,在建能力为7000万吨,未建能力8000万吨;由于产能过剩,今年以来,国内钢铁产品价格已经出现大幅度回落。

  刘治指出,发改委将从2006年开始采取措施进行结构调整——限制新增产能力的盲目扩张,同时淘汰1亿吨落后的生产能力,以消化和利用这些过剩产能。

  “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至少有了来自官方的权威数据。”钢盘条案中方代理律师黎宇表示,“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能够减少美国业界的担心。”

  尽管钢管和钢盘条并非中美钢铁贸易的主打产品,但其信号意义不容忽视。钢管案中方代理律师白瑞杰指出,“钢管特保案由于涉及总统裁量权,(因此)具有试金石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钢管案的原告中有两家美国公司并非单纯的钢管制造商,而是一体化的钢铁企业,即从事炼铁到成品钢的一条龙生产;其中,NUCOR为美国三大钢铁公司之一。

  尽管钢盘条案胜诉,白瑞杰不能表明钢铁业威胁已除。他强调,美国钢铁业一直在监控中国钢铁的出口情况,一旦海关数据显示某种产品进口激增,且美国市场价格下降,就会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他特别指出,近来美国进口激增的冷轧板,将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除了反倾销,美国钢铁业正在寻求其他方式以图阻击中国产品,包括组织产业联盟在国会进行游说、试行更严苛的反倾销规则、在

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甚至要求对华实施反补贴法。

  中国钢铁业的出口正面临一场新的挑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