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国每年装修浪费达300多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3:40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王晶 北京报道

  构建节约型社会将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装修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因装修造成的浪费达300多亿元。

  日常生活中,家庭装修浪费行为随处可见。一位家装公司负责人向CIEN记者列举了经常能见到的各种装修浪费现象:在实木地板下面“画蛇添足”铺一层细木工板,非但达不到考究的目的,反而导致空气污染没法治理,对地板质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房间墙体分割材料大量使用实心砖,没有使用轻型材料,结果成本增加不说,还使房间使用面积人为减少;制作过多的橱柜,并在橱柜内部涂刷油漆,其实许多橱柜往往没有派上用场,而且油漆一旦受潮容易使物品损坏;擅自改动房屋结构和功能,致使材料和人力在无形中增加;房屋阳台的墙面早已刷过防水涂料,有些业主还在上面铺设墙面砖,结果水泥和防水涂料不能很好地结合,时间一长就出现“空鼓”而导致面砖脱落……

  启动节约型装修

  “作为追求环保与杜绝资源浪费的现代都市人应该倡导讲求实用、环保、节能,而不是追求昂贵的建材和复杂的工艺。”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郭仁智说。他认为,首先要克服“重装修、轻实用”的倾向,力求经济划算。过于追求

家装的档次,热衷于选用吊灯、射灯等既高档又耗能的产品,而实际使用率并不高,甚至闲置不用。仅仅为了“好看”,显然不够划算。其次,要用好现有材料设备,尽可能减少浪费。不少用户在装修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毛坯房中的电器开关、插座、灯具、门窗等有用的东西视为垃圾,统统更换。有人计算过,这样一来,毛坯房每平方米至少有60元的材料设备变成了垃圾和废品,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浪费。第三,要变“宽打窄用”为“量体裁衣”,避免浪费。在家庭装修中,不少人买装饰材料时往往是“宽打窄用”,由此造成大量浪费。

  他说,鉴于此,在计算、购买装修材料时要学会“量体裁衣”,用多少买多少。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边角废料,要尽可能避免重复装修。当然还有热衷于“时尚”的我们,装修没多久就觉得“不顺眼”,进而“全新打造”一番,如此反复折腾,不仅会造成大量浪费,而且还会给建筑结构安全带来隐患。“节约型装修”,应成为我们的一种共识。

  北京建筑装饰协会秘书长李玉洁告诉CIEN记者,明年的家装设计风格体现在家装设计上,就是更加着重设计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节约型装修将是2006年家装市场的一个潮流和热点。许多人都认为装修本身就是浪费的事儿,再提节约似乎有些多余。其实不然,从装修公司来讲,做到节约至少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推荐使用价格不高但质优环保的复合地板和智能化节能产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灯光设施;引导使用节水型坐便器、感应龙头等节能设施;其二,在施工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现场手工作业方式,改为工厂化、标准化、拼装化、专业化的施工。此外,还应提高能效,缩短施工周期。

  节约型装修 从设计开始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主任宋广生认为,“设计是浪费的源头,节约应从设计抓起”的提法是很有道理的。设计师应为用较廉的材料、较低的造价做出较好的装修而努力,并不断提高对材料蕴含的艺术语言的认知水平,恰如其分地发挥各种材料的艺术感染力,把珍惜材料用在刀刃上,杜绝滥用材料。

  他说,对消费者来说,设计师是否具备节约意识直接影响到装修费用。比如推荐使用价格不高但质优环保的复合地板,在电器配置上推荐使用智能化节能产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灯光设施,选用节水型坐便器、感应龙头、恒温龙头等节能设施,用捷径布置线路,水管使用保温层等等。CIEN记者算过一笔账,如果将节能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可节约20%的装修费用,不但不影响效果,甚至可能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对装饰企业来说,如何提高设计水平、降低设计成本,也是“节约”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看来,模块化设计是发展方向。比如“菜单式、工厂化”样板房的推出,就是集合多名优秀设计师,针对主流房型和主流家庭结构设计的。

  宋主任认为,要真正做到节约装修,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堵住各个环节的漏洞,可喜的是政府带有法规性质的《节约型住宅装饰装修实施办法》正在酝酿之中,也相信“节约”正在作为一种新的装修理念出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