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雀巢一款婴儿牛奶疑受到污染 > 正文
 

中国产经新闻:雀巢事件再亮国际名牌安全红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3:28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郑芋 综合报道

  据媒体报道,意大利当局近日表示,瑞士雀巢公司一款婴儿牛奶受到污染,法庭下令全国回收3000万升有问题牛奶。当局指包装盒上有效日期以含有异丙基硫杂酮ITX印刷,可能污染牛奶。意大利当局在11月22日发出了“封杀令”,宣布查封3000万升雀巢盒装婴儿牛奶,并警告欧盟各国。

  雀巢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多次经受食品及日用品安全事故袭击的中国,由此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众多媒体纷纷采访国家有关部门,希望得到国内相关产品的安全印证。

  11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也随即发布公告表示,我国未进口过牵涉问题的产品。同时,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不得检验放行上述产品;禁止邮寄或旅客携带上述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没收处理。质检总局还提醒中国消费者不要食用自行获得的上述产品。

  看起来雀巢事件对国内消费者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有关专家指出,雀巢事件实际上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特别是警示那些知名品牌的安全问题。

  雀巢30年“重温”噩梦?

  对食品生产商来说,婴儿奶受到污染的事件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对雀巢公司来说尤其如此,因为雀巢公司的婴儿奶产品在过去曾引起过争议。

  据了解,1977年,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曾在美国爆发。美国婴儿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批评这家瑞士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整个危机持续了10年之久,直到1984年1月,由于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宣布结束抵制运动。

  雀巢实践还远不止于此。今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11月13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北京和广州两地同时发布了《避免转基因食品指南2005》,雀巢、百威、和路雪等品牌由于没有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被绿色和平亮起“转基因红灯”。

  这一事件让瑞士雀巢公司被迫召回在欧洲四个国家销售的3个品牌的婴儿牛奶。因为这些产品在抽样检查中被发现有残存的化学物质。目前,意大利已经下令全境查封“问题”牛奶。目前,这些化学物质是否对人体有害还不能确定,但对雀巢公司来说,这无疑将会对其声誉造成重大打击。

  名牌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类似雀巢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安全事故在今年可谓屡屡发生。

  今年3月,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披露,在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食品专项执法检查中,从肯德基餐厅抽取的原料“辣腌泡粉”中检出“苏丹红一号”。

  今年6月,国内以“午后红茶”系列闻名的麒麟茶饮料日前被美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检出含有可能产生致命过敏反应的牛奶蛋白,目前美国正在全美对麒麟茶饮料进行回收。

  今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比尔·洛克耶尔日前对9家著名连锁快餐店和食品制造商提起诉讼,要求法庭强制它们用警告性标签标明其炸薯条、薯片中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这是美国检察机关首次就炸薯条含致癌物问题提出诉讼。

  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为我们的监管部门提出了警示。

  谨防食品安全模糊地带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那么应该如何应对食品安全危机,确保食品安全的呢?

  我国于2004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按照分段监管,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有实施综合协调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为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同年12月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

  尽管原则很明确,分工也很明确,中央也一再强调狠抓落实,但为什么食品方面纠纷不断?其主要原因我看还是出在监管上的“模糊地带”。在这些“模糊地带”,相关部门想管又不太好管,或者根本不愿意管,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模糊地带”所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权力与责任脱节的弊端,执法人员责任意识的匮乏以及责任行政机制的疲软。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法治国家,需要一个能担负起法律、行政与道义责任的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解决这种“模糊地带”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9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