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传媒观察 > 正文
 

专业出版何时浮出水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8:49 中国经营报

  作者:吴悦 来源:中国经营报

  “我国出版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在出版产值和利润过分依重教材。”这话出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之口。本月18日,在第十届全国书市“中国出版发展高层论坛”上邬特别强调我国图书市场中教材的产值比重过大,超过50%。

  而在教材出版和一般出版之外,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专业出版在国内目前应该说还是空白。

  对于这个空白却十分广阔的市场,事实上,一些国外的出版集团已经以各种迂回方式进入了我国的专业出版领域,抢占了先机。其市场战略、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无不在刺激着国内同行。“虽然国外出版社目前对国内出版格局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没意识到专业出版的方向,不投入人力物力培育市场,将来是要栽大跟头的。”法律出版社市场负责人谌三元说。此种情况下,国内出版界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后发优势、本土优势在日益扩大的国内专业出版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需要专业出版吗?

  二十年前,外贸部一条商务船在靠埃及海岸时,受到阻拦。船长与埃及海关领导洽谈时,拿出一套《中国对外贸易法规汇编》活页,运用其中税务与海关一章相关法律法规,证明了该商船遵循国际统一法规,最后埃及准予商船靠岸。

  “这部活页让外经贸部船上的货物免受4亿美元的损失。”前展望出版社社长阮波女士说。而这部由展望出版社和全球专业出版商CCH联合出版的《中国对外贸易法规汇编》也让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专业信息和专业出版。

  而我国目前的专业出版市场需求究竟如何?“从最近所做的一项全球客户需求市场调查,可以看出国外客户与中国客户需求有什么不同。”CCH中国董事总经理马修·苏礼文给记者做了一个对比:“在俄国、美国等国家我们的客户经理拜访客户时,他们说:‘我们不要更多了,但要某领域更深的东西。’而在中国,他们往往说:‘我们没有这样的东西,能不能给我们更多。’”马修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判断是处于饥渴状态。

  张晓联,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由于经常做涉外的案子,他已经成为专业信息的忠实客户。“每个律师都希望掌握第一手法务资料,对于专业信息的要求更为严格,比如一些部委的重要通知对于我们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在工作中随时有可能涉及这些通知。”张说。目前,张律师订了好几家专业信息类产品,其中每天会收到新法规速递,但同时,张提出“我们也派专人去查信息,收集资料,不会依赖任何一家。如果这种专业信息产品如活页形式的,如果一个月没有更新,那么对我们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事实上,专业出版的内容除了照搬原文,把法庭的案例、判决书、法条,不折不扣地出版出来,还有另外两类更具发展前景的内容,马修说:“因为随着网上越来越多提供免费、及时更新的信息,未来评注、解释类和解决方案类的信息出版将更具前景。

  而国内出版社对专业出版前景的判断并没有外国出版商表现得乐观。记者与业内人士交流时发现,虽然在理念上大家普遍认为在真正有序的市场里,专业出版的方向是正确的,也一致认同专业出版应该是功能性很强,能解决问题的信息产品。然而培育专业出版市场事实证明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国内出版社能做什么?

  实际上,国内出版社在专业出版领域并不是没有涉足过。十年前,中国法律出版社就做过一个大胆的尝试,现任中国法律出版社副总编的吕山就曾经与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老总赵斌联合出版了中文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还考虑到后续服务的问题,就把机构也建立起来了。”吕山说。应该说,此次尝试无论从效益、影响来说法律出版社都是很成功的。

  但是与国外的专业出版商比起来,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营销方式和赢利模式还很不成熟。

  “与一般出版靠书店销售不同,CCH中国只有5%左右的销售依赖书店,大部分的销售都是由直销队伍完成的。”马修这样介绍自己的营销方式:他给出了人员销售的三大理由,首先,产品价格昂贵,在国外一个订单有的达到1~2万美元。其次,专业信息的特点是变化快,更新要求高,所以产品一般采用订阅形式,客户需要先付款,而后享受定期的更新服务,而不像图书只需要一次购买。销售人员的演示、讲解都是促成销售的关键环节。“第三,我们要知道谁是我们的客户。在CCH我们称销售人员为客户经理,我们与客户关系密切。”马修说。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国外专业出版的先进经验呢?记者在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的普遍答案是国内出版社转型艰难。

  究其原因首先是读者不能区分专业出版物与教育出版物。吕山说:“我在香港工作时,专门法律书店出版的专题报告,世界调查分析才20多页,要卖到上千美元,专业出版物是依据满足你需求程度来定价。但国内消费者接受不了。”

  另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专业作家队伍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据记者观察,在国外成熟的专业出版界,都有大批操作性作者,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总结贡献出来,文章像产品说明书一样,很有指导意义。另外有作者观点的学术性的信息也是专业出版市场活跃程度的标志。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出版社与作者保持联系,遵从学术的规律,认为有价值便出版,很少存在出版社逼作家出稿的情况。而国内普遍的只有教科书式:缘起、原则、意义、背景一个模式,学术观点更是少之又少。

  相关链接

  什么是专业出版?

  专业出版有别于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它专门出版法律、金融、科技、医疗等行业的专业用书,包括行业性专著、学术性专著和专业性工具书等,为行业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研究、教学等提供帮助。用国际通行标准可以把现代出版业分为一般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三部分。它们的产品就相应为一般图书、教育图书与专业图书。对应着出版业的三大功能分别是娱乐?文化?、知识和信息。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