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笼资金减量一为期限二为汇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02:4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郭茹胡 进之发自上海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再一次出乎意料。今日央行将发行250元三个月央行票据和六个月票据250亿元。对于习惯了600亿元以上央票发行量的金融机构来说,可能一下有点“不适应”。 上周央行的净回笼资金为730亿元。本周二央行发行了350亿元央行票据,进行了28天正回购操作100亿元,加上今天发行的350亿元票据,本周共回笼资金950亿元,而本周到期的票据及回购资金为400亿元,净回笼资金仅为550亿元,比上周少了约200多亿元。这对于从9月起一直在加大资金回笼量的公开市场操作来说,令人惊讶。 9月份开始,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一直在加大资金的回笼量,并导致了央行票据招标利率的上升。市场认为,这是央行收紧资金,抬高货币市场收益率的行为,而此后债券也经历了下跌的过程。 正当市场以为利率将回升的时候,央行回笼资金的力度小了。“我真搞不懂,迷糊了。”一位债券分析师说道。 昨日,招标的农发行金融债中标利率为2.55%,江南信托的谷纯悦认为,招标的结果适中,说明市场的心态已经渐渐稳定了。但由于农发行债的流动性不好,有些机构不愿要,因此,不是很具有代表性。 招商银行的交易员认为,虽然今天央票减少,但本月央行回笼力度还是比较大,目前大概已经有1700亿元了。在他看来,回笼力度小不是趋势,可能央行会加大6个月的央票发行量,减少3个月的量,结构上的变动更为可能。 从央票发行的期限结构上来说,3个月期限的减少200亿元,6个月期限的增加50亿元,回笼量比上周净减少了150亿元。谷纯悦认为,央行减量意味着央行持续收紧货币并不是为了拉高利率,可能更多的是因为12月份到期量比较大。而且央行可能是出于分散票据到期日的考虑,希望不要集中到期,导致短期内回笼资金的力度加大。 对于货币市场利率是否会抬高,部分人士认为目前不太好说。因为从公开的数据来看,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没有减小。国海 证券的杨永光认为,央行本周净回笼500亿元的量仍比较大,估计这些量基本上冲销了外汇占款。而现在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仍然是一种被动操作,冲销外汇占款而不是提高利率。对于市场利率,由于接近年底,杨永光认为市场的资金有趋紧的迹象,机构买入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因此,这应该不是央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