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增速持续低于M2增速 增幅击破收益率调整愿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 05:3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MI增速持续低于M2增速 5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了4月份的金融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4月末,狭义货币供给量M1的同比增速为10%,而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速为14.1%。自2004年9月以来,除2005年1月份M1的同比增速略高于M2之外,M1的增速已经7个月低于M2的增速,而且两者增速之间的差距在明显扩大。
M1的增长率变动情况与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价格走势关系最为密切。如果M1增长速度过快,就有可能从需求方角度导致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价格上涨。而M2除了和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关系密切外,还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利率水平的强烈影响。除此之外,M2还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状况,如果其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则说明经济总体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两者对比具有很强分析意义 将M2的增长率和M1的增长率进行对比,有很强的分析意义。如果M1的增长率在较长时间高于M2的增长率,说明经济扩张较快,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这样更多的人会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或购买股票,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劳务市场普遍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后M1显著较长时间高于M2的时期有三次,一次是1988年3月到1988年12月,第二次是在1992年6月到1993年12月。此间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三次是在1999年5月至2001年的6月间,当时受到世界经济整体紧缩的影响,我国国内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物价上涨,但整个经济增长却保持了很快的发展势头。 反之,如果M2的增速在较长时间内较M1的增速高,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这无疑将影响到投资,继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统计显示,1989年6月至1990年底,以及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9月都出现了M2增速显著高于M1的情况,此后均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 2003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过热,其间M1的增速明显高于M2。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M1的同比增速均在18%左右,各月的M1增速均高于M2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但下半年以后M1的增速开始快速回落,至2004年9月M1同比增速已经下降到12.6%,2005年以来进一步下挫至10%左右。但同期M2的同比增速虽然也有明显回落,但始终维持在14%左右。M1和M2的增速差距开始明显扩大。 三个主要原因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调控效果逐步显现,实体经济扩大规模的意愿受到压制,同时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更是导致企业活期存款的规模显著下降。统计数据显示,4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并表余额为19.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上年同期低7.9个百分点。这其中短期贷款增速的下降是企业流动资金偏紧的主要原因,直接表现在M1的增速明显回落。 二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受到消费市场竞争性的影响,不能顺利传递到下游产品。2004年4月份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就一直在5%以上,今年2月份后还出现了小幅的回升趋势,但是CPI指数自2004年8月达到最高点之后便一路下滑,今年4月份已经回落到1.8%,市场预计5月份的CPI同比仅有1.3%。原材料价格无法顺利传递到最终产品,必将导致企业生产利润受到压缩,投资意愿减弱。 三是同期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却维持了较高的增速。4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各项存款余额为27.24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居民户各项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这便是M2持续保持14%左右增速的主要原因,中短期来看,这一趋势不会发生显著改变。 两个货币供给量增速指标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长期来看,M1增速的持续走低揭示了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实体经济回报率走低的真实情况,这将会对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M2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则会进一步增大金融机构的存差和经营压力,并将进一步促使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走低。如果M1增速小于M2增速的情况持续下去,宏观经济膨胀的可能性将会减弱,紧缩的风险则在明显增加。而债市长期期盼的收益率调整的愿望将会不断地被供过于求的资金击破。 作者: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陈力峰 (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