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富: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是对算法的信任

陈道富: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是对算法的信任
2018年06月29日 17:46 新浪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

  新浪财经讯 6月29日上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在新金融新趋势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会上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是什么层次的信任呢?是大家对它的算法的信任,在数据传递过程当中,如果给出某个承诺,违约成本非常高、篡改成本非常高。

  以下是发言全文:

  陈道富: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做交流,最近其实金融科技话题都非常非常的火爆。这些年应该来说金融科技方面很多技术突破和一些应用不断冲击着各个方面的神经,很多的,包括很多概念,从技术层面提出来以后对从事金融行业、对从事政策研究的这些人造成非常大的冲击,所以不得不去学习、走进带有非常强的技术壁垒的领域。当然也促使我对金融科技本身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思考。

  我认为都是一个社会的,在一个社会里面进行的突破,然后进行改造这个社会。

  我们可以知道实体经济,我们现实世界就是通过投资进行生产、分配、消费、储蓄完成循环的,完成实体经济的架构的。金融领域在这个基础上,实际上引入了货币和金融,这里我不讲货币,就讲金融,投资领域我们引入各种各样的工具,把投资项目转化成金融体系里的可投资资产,同时把储蓄转化为可投资资金,这些东西一旦转化完成以后,跟实体经济没有关系了,大家看到的只是股票、基金、债券,在金融世界里进行各种各样的匹配,实现了储蓄和投资的转化。

  我们可以看到金融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实体经济层面上储蓄到投资的转化,把它映射到一个虚拟世界、金融世界,在金融世界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匹配,匹配完成以后,再反过来影响实体经济,我们这种金融科技,实际上使得这个逻辑其实更进一步,不仅仅着眼于投资和储蓄,在整个链条上都是试图把我们实体经济所有行为映射、数字化、映射到数字世界里。

  通过物联网、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技术等等,把现实世界所有行为实时映射到虚拟数字世界,这个数字世界又通过区块链、互联网等技术把这些数据联在一块,是可信、不可篡改的。连在一块以后在这个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各种各样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最优的、或者在我们认知范围内最优的结论,最后反射到实体经济,实现实体经济整个循环更加有效率,所以这个过程如果是确实是这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会重新理解技术的领域提出来的所谓变化。

  我们先看看这个过程很关键的要引起从实体经济、实物世界转到虚拟世界的技术,这个过程是通过互联网、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各种各样实现的。这个实现其实是一个映射过程的关键,跟金融体系一样的,投资或者储蓄要转化到金融体系里,涉及到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而这个连接过程通过物联网、人脸识别连接过程体现到科技和实体经济的连接。这种连接是取决于,决定了我们的这种金融科技、我们的技术、所有的技术最终能多有效的作用于实体经济。

  但是现在物联网的基础,人脸识别技术,现在成为上面这个体系构建的核心,在看到区块链的技术,它在技术里面讲到可以不篡改、提供信任的基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信任在于数字世界里,它在数字世界里形成的信任。从实体经济、实物转化到数据过程当中,的它其实区块链并不能够完全保障信任,而且信任是基于传输过程当中和基于承诺的信任。

  人工智能也是一样,人工智能要想有效要有即时反馈的数据作为基础的。所以这个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我对金融科技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映射,把实体经济,实物世界映射到虚拟数字世界,数字世界里实现我们想要实现的功能,最后及时的映射到实体经济,跟金融体系作用于实体经济本质是一样的,过程当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虚拟世界里转,使它可以在一个成本非常低的世界里完成所有试探、优化过程,最后实物世界里以较低成本、比较少的交易成本来实现这个过程。

  那么这个过程我再跟大家交流另外一个,现在社会的组织或者形成,通过三个层面实现的,随着底下通过数据、底层技术来实现物理的、物跟物之间关系,往上一层需要一种集中、形成一个平台层,形成一个技术情况下的基础设施、形成功能支撑。再往上会借助这个平台实现各种各样的应用。那么在应用层里要解决或者面对的是人跟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我们知道所有技术应用只要人类社会来讲,最终要面对人跟人关系,最终应用要落到解决人的问题,它会形成人跟人之间关系,它实现的手段一定中间要借助一个平台降低过程费用。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看金融科技现在讲的几个概念,一个是非中心化,金融科技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讲到非中心化、去中介化,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上有非常非常多技术是非中心化,即使我们现在用的钞票是纸钞,没有说这个纸钞是谁的,最后社会运转过程使用钞票的时候这些钞票会集中在某些人身上,应用过程当中会产生一定程度集中。技术上面是非中心化、去中介化,应用这些技术过程当中,会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中,而这种集中是一定程度的信任。

  大家对某类算法信任,大家集聚在算法中心下,对某个平台提供服务信任,所以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那么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信任基础,我们最基础信任就是对物的信任,我们把东西生产出来了,看见东西了,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有用,所以我可能会对它产生信任,对环境的信任,这是一个基础。

  第二个当你觉得某个产品大家有用的、认可的,有些人在讲我可以用很有效方法把这个产品生产出来,并且销售出去,这时候你会相信这个模式,背后是一个模式信任。如果某一个人或者机构模式得到不断认证,大家发现不需要检验模式只要相信这个人或者机构就可以了。转化为对人或者机构的信任。

  计算机、金融科技背后信任又是什么呢?包括区块链技术,大家讲它是内部带着信任的技术,但是它的信任是什么层次的信任呢?是大家对它的算法的信任,大家相信这种算法,在这种算法情况下,在数据传递过程当中,如果给出某个承诺,违约成本非常高、篡改成本非常高,并不是完全不可以,而是篡改成本、违约成本很高,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对这个算法,从对人、对机构信任转化为对算法信任,算法信任往前推发现算法背后当你引入人工智能的时候,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习进行演化,大家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对人工智能信任、对算法信任,对组织和使用的平台信任,所以引入了另外一种信任,那么这种信任将构成信任体系的另外一个补充。

  那么在刚才图里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我认为主体引入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有一种自我学习、进化和能够产生一种比较实时的应对的能力,而这个跟人、跟机构有相当大一致性。我们讲到一些法人,我们把一个机构类比为一个法人,因为这个法人有资产负债表、有其行为逻辑,按照这个行为逻辑对很多环境能够做出自己的反应。那么对人工智能,如果这个智能有自我反应能力,对外部的数据输出,可以做出自己的反应。会发现它的行为跟一般自然人、跟法人带有了很大的一致性。我们在资管新规里对智能头部做了一定规定,但是某种程度看到不管你是设计成一个程序变成智能还是由人、由机构的行为,都得取得咨询资格、牌照。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把人、机构、和所谓的形成具有自己反应能力的人工智能作为类似主体进行管理。

  所以我觉得看到这种金融科技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思考,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跟大家交流一个观点,就是金融。所谓的金融,其实你可以看到金融跟刚才那个图里,它其实也是实现了把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里,它要处理的主要是人跟人之间关系,所谓金融是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市场化资源集中配制和分配的过程。所以它实际上只是一种社会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是在一个金融世界里,处理的是人跟人之间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权利和义务,以市场化为基础,这种市场化基于信任作为基础,来形成这种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设计,所以所谓金融我自己把它理解为信任,理解为以信任来实现的这种储蓄和投资的转化。是一种人类的合作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而金融科技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在用同样方法来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在对金融科技监管思路上,应该把它放在一种,在它应用过程当中来产生人跟人之间可能导致的权利跟义务之间不平衡的可能的情况,这应该是他关注的重点。所有技术、技术本身应该是中性的,真正的监管对象应该是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结果,我认为监管着力点放在怎么用这个技术,用这个技术可能带来社会运行、可能带来不合意的结果,我应该对应用进行一些规范和管理。重点不在于技术,技术本身既可以用到让市场、社会更合理的运转过程当中,也可能被利用为满足于个人私欲的过程当中。

  想说这个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着力点应该重点放在应用层面。当然了在金融科技的这种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刚才周主席讲了很多风险,我不想特别展开,但是点到两点,第一点,因为原有的我们传统金融还在提供金融服务的社会里提供可能具有创建性、可能未来成为整个社会技术背景的突破,那么这种突破必然会对现有金融服务造成一定程度冲击,所以首先面临问题就是传统和新的金融领域之间,能不能很好的过渡,关键风险在于要提供必要的、合理的金融服务,所以在初期过程当中着力点必然放在原有监管能力、原有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新的技术提供的服务能不能保证提供足够、合理的金融服务。

  最后引入金融科技以后会产生自己新的问题,我认为这个过程就会产生三个最典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相对原有的行为直接面对或者更直接的面对大量的个体,或者自然人,来提供这种服务,那么人的问题呢,在金融科技里会被凸现出来,原来某个金融机构是法人,所以可以有一定理智、理性,我们金融科技将更多面对自然人的过程。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面对自然人的过程中处理方法和面对机构处理方法不完全一样,自然人里可能带有非理性,非经济化的一些因素可能会被带入金融科技管理上面来,所以它的管理不得不带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包括消费贷、现金贷的问题,是突出出了它的社会属性。

  第二里面借助大量人工智能问题,这个过程数据的安全问题,模型可靠性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金融数据安全和模型可靠性的偏见。我们一直认为人是有缺陷的,人带有情绪、人带有很多认知偏差,但是我们的人工智能、我们的机器相对理性,但实际上真正观察它最后能不能实现完全理性,或者它就完全没有认知偏差吗?我认为即使它是真的超越人类的话,也许它情绪这个层面上可能剔除,但是认知偏差仍然带有自己的认知偏差,因此今后这种社会、今后金融体系可能要面对是一个人、机构、和人工智能行为相互交织以后,产生的不合意的情况。这个过程会给金融市场运转带来不一样的系统性风险,会不会有更多的周期因素,会不会有一些由于大家共同的因历史、具有对历史的依赖性产生的更强的路径依赖。我觉得这里会产生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个不一样的地方刚才讲的可能产生的垄断问题。金融科技一直讲一个概念,它的零边际成本,讲在这个世界里只要时间足够长,最后都可以把你现在高成本的今后都变化为低成本的。这个结果必然带来我这次最后,在这个领域里可能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成为最核心的中心。那么这个就会带来这个过程,会不会影响到它对人的服务。也许他在技术上最有效率,但是对人服务过程当中怎么管理好他可能产生的垄断力量的滥用,怎么样使得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能够真正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结果。

  我的时间到了,就交流这么多,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何凯玲

区块链 金融科技 算法 陈道富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