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何时走出国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 12:24 中国经济时报 | ||||||||||
-张旭 虽然中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2003年原料药出口额达37亿美元。此外,中药每年的出口额也有几亿美元。但是国外的药品终端市场—医院和药店却没有标着“中国制造”的药品。“中国制造”虽然已经走向全球,但是“中国制药”却只能在国内徘徊。中国作为仿制药大国,国内药企仿制药却很难走出国门。
外资药企的“中国制药” 中国生产的药品制剂登上世界舞台应该有两条路:一是研发出有完全拥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借专利产品的优势,占领全球市场。不过这条路对目前规模小、赢利能力弱、研发投入少、缺乏研发经验的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第二条是“曲线救国”的道路。就是要通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首先成为世界药品的生产基地,在世界药品供应链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获取更多的利润。然后再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增加新药研发投入,积累研发经验,争取最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外资药企与本土企业相比,在开辟国际市场方面具有两点优势:一是这些工厂的硬件配置和生产过程管理,是与其全球总部的要求相一致的,要高于本土企业。记者采访了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惠氏等8家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药厂,他们无一例外的表示,在中国药厂生产的药品与世界上其他地方工厂的产品相比,品质是一致的,有些企业甚至表示中国药厂生产的产品质量还要好于本集团其他地方药厂的产品;第二,这些跨国企业本来就已经开辟了全球市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销售办事处,剩下来的问题只是由设在哪个国家的工厂来提供产品罢了。 先灵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白锐宁告诉记者,对于一些跨国企业来说,他们设在各个国家的工厂也可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于是,很多跨国企业都在考虑整合自己的生产中心,这对跨国企业设在中国的工厂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它们主要的对手,就是本集团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工厂。 目前,惠氏的中国工厂已经的成为了该集团亚太地区的制造和供应中心,产品除了提供给中国市场外,还供应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地区。阿斯利康中国工厂出产的一部分粉针剂也供应欧洲市场,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有望取代爱尔兰工厂,成为该集团出产宫内节育器的全球惟一供应工厂。这些外资药企都在出口不算纯正的“中国制药”。据了解,外资药企在中国生产药品供应全球的越来越多,但这些药品打上的基本上都是外企的牌子。 在采访这些企业时记者发现,原来记者认为很重要的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在与设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工厂,例如印度的工厂相比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是那么的显著,而且制药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培养高素质员工所必须进行的培训,也抵消了相当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水平,例如惠氏,中国的工厂里专门成立了出口委员会,在产品推广、订单处理和物流运输方面设置了一整套规程,从而确保了100%准时完成所有的出口订单。 “中国制药”何时走出国门 从今年6月30日之后,国内能够继续生产的制药企业都通过了国家的GMP认证,这也为中国制药企业参与全球药品制造奠定了一些基础。在艰难的通过了GMP认证后,并没有出现原来想象的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制药业的整合,也确实为中国成为世界药品的生产基地提供了可能。但是,通过中国的GMP认证还不足以拿到海外市场的准入证。例如药品想要在澳大利亚上市,首先要通过澳大利亚的TGAGMP认证(此认证也被一些亚洲国家认可);在美国上市要通过FDA的认证,工厂要符合CGMP要求;医疗器械想在欧洲上市,就要取得CE证书等等。可通过这些认证,又将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很多企业就面临着一个“先投入还是先收益”的问题。先投入吧,花了一大笔钱,即使通过了认证,可谁又能保证一定可以打开海外市场呢?可不投入倒是可以肯定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先收益吧,如果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就只能在国内有限的市场中恶性竞争,中国虽然是一个很大、很有潜力的医药市场,但至少目前还不是一个消费能力很强的医药市场。恶性竞争只能是市场回报越来越小,利润越摊越薄,收益从何而来呢?而且错过了机会,最终可能根本就无力进入国际市场了。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市场培育的问题。当制药企业的生产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后,如果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习惯了标签上的“印度制造”,“中国制药”的“出线”可能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一家跨国制药企业的厂长告诉记者,在制药行业里似乎有两个循环,在研发上,是“原研制、高投入、高回报”和“仿制、低投入、低回报”的两个循环;在生产上是“高质量、高竞争力、全球大市场”和“低投入、缺乏竞争力、本土小市场”的两个循环。中国本土的制药企业,一定要避免进入后一个恶性循环。研发实力不行,就通过成为生产中心来扩大企业规模,逐步积累资金和研发实力;一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有困难,就先做到本土企业中质量最好,争取国际上委托加工的订单;国际上的委托加工没有完全放开,就要争取国内委托加工和OEM加工的订单。总之,一方面要志存高远,眼光要紧盯着国际市场;同时,又要脚踏实地,从力所能及的做起,从真正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