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肃是北京和君创业研究咨询公司的执行董事长,历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美国休斯敦大学亚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职务。作为一个有着经济理论功底,又有给诸多大公司进行咨询实践的经济人士,他对中国当前的产融结合热潮如何看待,日前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记者:从全球的趋势来看,产融结合是怎样的一个发展历程?
李肃:美国较为有代表性。它在100年前,产业的整合运作比较依赖于银行,像摩根这样的大银行当时在美国的产业重组中起到重要作用。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股市开始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大产业资本发展起来。二战以后这些大公司面向全球运作。花旗银行在这个时期把大公司当作主要敌人,原因就在于产业资本开始发育金融功能。它自己就可以发票据,而且可以流通,都不用向银行借钱了。
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大量产业都开始发育金融功能。像通用电气这些公司都开始办金融公司。这些公司不仅仅是内部资金周转的财务公司,而是和大银行一样,吸纳各种各样的资金,甚至还找这些银行、基金融钱,再去租赁、搞买卖、放款从事各种金融服务。
到了1980年代,金融资本开始进入产业资本。比如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收购企业。到1990年代以后,所有美国的大公司都开始搞体外融资,比如利用基金。最典型的就是安然,它在体外搞了3000个基金公司,拿高额的股价当担保。而在搞了3000个基金以后,它就去买电场、气田。
美国公司全都产融结合,因为现在金融资本实在太过剩,放在纯金融家手里跟产业资本家手里相比,搁在产业资本家手里还更赚钱。美国就是这样一个产融结合的发展历史。
记者:与国外产融结合的历史相比,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李肃:金融体系在国外实际上一个是产业资本在干,一个是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做,然后发育出大量的衍生性领域,如基金、债券、资产证券化。纯的金融系统和产业资本发育出来的金融系统在国外是旗鼓相当的,各自在起重要作用。
而中国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说到底是投资银行实际上很不健全,是国家政策办的,政府管制导致其没机会;而商业银行把大量的居民储蓄过剩资金握在手里,却缺少技术手段,放款放不出去,出现大量呆坏账。
最实质的问题是,中国的产业整合不到位。
从理论上说,资本效率、管理效率和结构效率是三种效率。资本效率在短缺的时候体现。比如钢铁,在短缺时只要加大投资,就一定有效率。然而在过剩的时候,大家就一定要追求管理效率,试想,谁都没活干,谁都没钱赚,那资本一定没效率,在这种条件下,所有的企业就靠自己的管理能力。
中国现在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结构效率,它是前两者的综合,需要有领袖来驾御市场秩序。而所谓领袖,就是支配市场的大公司。在股市里叫蓝筹股,在产业里叫前10强。这种公司越大越要提升管理的效率。这几年全球化的整合,大公司提高管理效率的幅度都是惊人的。通用汽车10年改革把他们整个几十个条条系统全打乱,把所有的工厂集中,然后关门,成立大的工程部,把生产全集中。它的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在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资本就大量往它这里流动,这种过程就叫结构效率。结构效率实际产生于产业资本的能力,调动资本市场的能力,产融结合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之所以现在银行资本没效率,投资银行没钱赚、没事干,都缘于中国的结构效率不到位。就是没领袖,导致所有的金融环境都没有指向性的聚焦点。
记者:那么,中国产融结合的点该怎么找?
李肃:关键在于怎样把两者最后统一到结构效率去。结构效率就是产业整合。
而在这种大规模的整合过程中,消费品、工业品和原材料处在不同的世界竞争格局里:消费品目前已经到了最后一搏,应该以管理效率为主导,消费品的大公司应该调动国际资本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国内市场打完了,实际上就是跟国际金融的结合过程;工业品是核心,中国是制造业基地但没品牌,所以应该以结构效率为主导;原材料领域,金融资本应该加大力度和速度。从这个角度讲,现在中国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产业资本怎么样正确地和金融资本去结合,完成历史性的战略转变。不同的领域产融结合应该找不同的结合点,不同的结合方式,才能达到最优化。
记者:中国民营资本是否有着更强烈的产融结合欲望?
李肃:中国的民营资本在产融结合上总体来讲是处在劣势。中国的民营企业不沾金融,纯粹搞生产的企业现在活得非常好;在有限范围内,整合一两个产业,然后去跟金融嫁接好的,目前也有成功的案例。现在最大的麻烦就在中国民营企业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产业整合没有金融环境。
我们在美国看到的那些并购,都是在金融环境非常好的条件下进行,自然有一种市场化的防风险机制。投资银行进行大规模的融资,投资多少,收益多少,风险多大,信息非常透明。美国的基金项目,有大量的产业专家判断项目,在管着基金。中国没这个体系,银行得找项目,为了保险就去找最名牌的公司,然而这些公司一般没事,但到有事的时候就成大事了。
记者:德隆出事,问题何在?
李肃:德隆的产业理念是绝对正确的,它现在出了问题主要是因为金融环境实在恶劣。总的来讲,德隆在产业上,应该说是开了中国产业整合先河,特别是屯河起步的西红柿酱和工具企业,应该说有着非常好的战略思路和方向,另外它形成了一套整合战略,培养人力资源,选择好项目的机制,做的也很不错。问题是他在产业的选择上没有踩准热点。另外它的产业整合能力、管理能力、延伸能力也才刚刚开始,所以稍有偏差,正好又赶上国家整顿,就出了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