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家乐福“毒芥兰事件”凸显其供应链存在漏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08:5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张帆 实习生 吴雪林

   7月2日,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有关零售企业果蔬农药残留及有害金属监督抽查结果,在“毒菜毒果”的销售者中,家乐福“榜上有名”,其中关村店出售的芥兰检测有农药氧化乐果残留,被责令整改。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到这来买菜图的就是干净、质量有保证,没想到家乐福的菜也有问题。”李女士有些疑惑地看着记者,犹豫地放下了刚刚挑选的蔬菜,“他们怎么能让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上架,家乐福不是一向都声称自己管理严格吗?”

   李女士家住白石桥附近,平时很注意食品的质量,熟食、生吃的蔬菜瓜果一般都到家乐福这样的大超市购买。听到家乐福被市质监局查出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李女士为自己家的菜篮子担心了起来。“这样正规的大超市都不能保证食品质量,我们还能到哪买菜呢?”

   其实家乐福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近一年以来,家乐福可谓麻烦不断,食品质量问题屡屡出现,仅被各相关媒体曝光的就有四五起:

   2003年8月,有消费者反映食用了在家乐福国展店创益佳商场买的凉拌熟食后发生严重腹泻。当晚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派人连夜到家乐福国展店调查,把所有问题熟食撤下柜台。

   2003年9月,杭州和上海的工商部门相继接到举报,假“茅台”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两地家乐福超市货架上。此次事件,执法部门共查扣假茅台近500瓶。

   2004年1月24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在检查中发现家乐福马连道销售没有QS标志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大米和糯米。执法人员随即要求超市将这些没有QS标志的大米和糯米全部下架,不得销售。

   2004年4月12日,有消费者反映在家乐福购买的果丹皮中吃出了玻璃碴。在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后,市工商局要求把被曝光的品牌商品一律下架。

   发生在家乐福的这一系列事件,让一向被国内零售业视作标榜,并让广大消费者比较放心的家乐福货品供应链变得不那么可靠了。

  进货管理确有漏洞

   在毒芥兰事件发生后,记者通过电话联系采访家乐福中关村店,但遭到了回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只是表示问题已经得到处理,农药残留超标的芥兰已在第一时间下架。而对于记者提出的家乐福管理有何漏洞、问题蔬菜为何能进卖场等问题,该工作人员以不清楚为由,拒绝回答。

   随即,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来到家乐福中关村店,一名正在整理货柜的销售人员向记者说,家乐福在食品的进货方面把关还是很严格的,但像农药残留超标这样的问题却很难控制。对于蔬菜这样的商品,他们在日常上货时只能依据其表面的情况判断其品质,每天检测是很困难的,只能定期的抽样检测。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种商品要进入家乐福其程序为:在其进场前,首先要经过苛刻的检验和长期的谈判。然而,一旦合同签订,产品的质量即受合同约束,由供货商负责,家乐福只是定期检查。据悉,在7月1日毒芥兰事件发生后,家乐福就依约立即终止了与该供应商的合同。

   但是,显然家乐福的这种管理方式只能在事前和事后起到一定作用,却难以保证问题的有效避免。

   为此,记者打电话向北京市质监局了解情况。质监局标准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抽查中生产基地样品合格率95.12%,经销单位样品合格率97.35%,说明通过销售企业的把关有2个多百分点的不合格产品被挡在了市场之外。而家乐福的把关显然是有漏洞的,这才会让问题商品上架。该负责人认为每天都对蔬菜、瓜果进行检测固然有困难,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像家乐福这样有实力的大超市还是应该有能力进行更为严格把关的。

   其实,在去年的杭州假茅台事件中,家乐福的有关负责人就已经承认了其进货管理存在问题。但时至今日,仍然不断发生的问题似乎是在提醒家乐福,不能仅仅是把有问题的商品一撤了之,进货管理必须得到重视。

  供应链模式隐藏危机

  供应链是家乐福的生命链,是家乐福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和坚实后盾。从40多年前家乐福在法国小镇开设第一家超市以来,它就不断用事实诠释着其供应链管理的特色。然而正是这条家乐福一直引以为特色的供应链,在中国却频频受到挑战和质疑。

   其实,家乐福供应链的成功有着两大法宝。一是被家乐福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鹤能所称道的“落地生根”的本土化战略,另外一个则是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入场费策略,即家乐福所说的“向上游供应商要利益”。依靠这样的供应策略,家乐福在世界各地都能以最低廉的价格进货,并且避免了长距离运输的费用和风险。

   然而,这样的供应链来到中国后还依然有效吗?

   2004年4月家乐福出售劣质果丹皮事件发生后,北京娱乐信报的记者曾根据该产品包装上的产地找到了其生产厂家,发现这竟是一家作坊式的小厂,生产条件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对此,有人士提出质疑,家乐福在与该生产厂家签订进货合同时有没有进行实地调查?

   有专家称,“本土化供应”虽然为家乐福降低了成本,但如果不考虑到中国当前商品生产中存在的诸多假冒伪劣问题,对供应商过于追求低价,而放松前、中、后有关阶段的管理工作,就有可能给劣质产品带来可乘之机。而问题一旦发生,虽然有供货合同保证家乐福的直接经济利益不受影响,但显然会给它的商业信誉会带来诸多不利,这对其来说也是很不划算的。

   而“向上游要效益”的模式也没少给家乐福添麻烦。前不久发生的家乐福向生产企业收取高额进场费的事虽让其成为众矢之的,但家乐福不但没想改变这种做法,反而引以为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江明就认为,家乐福的进店费高成为其经营的显著特点,这使得家乐福更容易在发展中国家或者商业不是很发达的国家成功。显然这也是其品牌与实力给其带来的商业效益之一。在国内还没有足够的零售商与之相匹敌时,家乐福相对供应商当然处于强势地位。

   记者根据从家乐福购买的某商品包装上的电话采访了一家上游供货商。该厂的负责人在记者保证不透露其厂名、姓名才接受了采访。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家乐福逢年过节或是有什么活动都要从厂家要赞助。不给的话,下次就不进你的货,面对家乐福这样的大宗买家,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而羊毛出在羊身上,生产厂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下功夫降低成本。

   有专家分析说,家乐福为了弥补低价销售的利润损失而向生产商要效益;而生产商为了自己的利润只能在产品上做手脚,如此恶性循环,家乐福追求的低价高质就有可能变成低价更低质。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超市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的吴经理对家乐福处理危机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不改善管理中的问题,只是做表面化处理问题,当然难免下次再出事。”

   记者在TOM网站的投票中心看到了一份有关家乐福的调查问卷。在参加投票的3166人中,选择家乐福产品非常可信的有1598票,占50.47%,而选择不太可信的也有1189票,占37.55%。吴先生告诉记者,相对于国内鱼龙混杂的零售市场,家乐福的管理已经是比较严格了,所以我们零售企业平时也都喜欢向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看齐,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但这一次次发生在家乐福身上的教训,也告诉我们不能过于迷信国外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而应该去探寻选择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供应与销售体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