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消费-生活 > 正文
 

传统节日与洋节PK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 14:33 《财经时报》

  很多传统节日在今天“水土不服”,曾经的浪漫变成历史,仪式变成负担。在生活快节奏的都市中,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洋节”越来越受人青睐,这可能与社会转型、生活形态变化有关,而其背后的隐忧则是传统文化的冷却,和传统节日作为连接人情纽带的作用在丧失。其直接的表现则是“节日经济”逐渐被“洋节”蚕食

  □ 本报见习记者 金天

  岁末将近的北京,不仅迎来了50年以来的最低温度,也迎来了浓烈的节日气息。

  海湾

房地产公司的经理助理侯女士正为圣诞节期间答谢新老顾客而忙碌准备着。事实上,她不仅要在圣诞节时策划一次员工大聚会,还要利用这次机会与很久未见的老朋友聚餐。今年的圣诞恰逢双休日,这给了她充足的时间。

  与侯女士同样忙碌的还有各大商家。北京饭店餐饮部的曹小姐告诉记者,虽然离圣诞还有一个星期,饭店推出的2388元一位的圣诞晚宴预定率已超过80%。而其他商家的圣诞促销、特色服务也在如火如荼展开。圣诞节已成为春节之外最具消费吸引力的节日。

  推波助澜的经济炒作

  事实上,在生活快节奏的都市中,除了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洋节”越来越受人青睐。“洋节”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商业、娱乐和文化消费,逐渐变成都市生活中的狂欢日。然而,对比“洋节”的走俏,中国传统节日却黯然失色。一些节日在日常生活中悄无生息地滑过,而另一些节日则变成了例行公事的仪式。民俗学者对保护传统节日的呼吁,越来越有了孤芳自赏的意味。

  在五星级饭店工作了十余年的张欣说,北京的高级饭店推出圣诞晚宴至少已经有十年历史了。

  在1995年前,圣诞节与国人可谓隔膜又陌生,专门出售圣诞装饰品的商家也非常少,当时的圣诞晚宴参加人数远不如现在。如今,京城没有一家高级酒店会放过圣诞节。大多数酒店在5、6月便开始筹划当年的圣诞晚宴,10到11月完成布置等具体工作。进入12月,饭店就开始整个圣诞节的各项活动。不少酒店还派专人到其他酒店参观、打探,努力使自己的圣诞活动能够出类拔萃。

  于是,伴随红衣红帽的白胡子圣诞老人、闪闪发光的圣诞树、驯鹿拉的雪橇以及“铃儿响叮当”的乐曲,消费场所利用圣诞节大搞促销和特色服务活动,制造了独特的消费文化,吸引了无数目光。

  洋节的这种经济操作模式也在影响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年夜饭、中秋节的昂贵

月饼、元宵节各式各样的汤圆等,都成为商家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

  古老仪式的失落

  也许在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还有对那种每天翻页的老皇历有些记忆,在薄得透明的纸上,老皇历详细标注各种时令和节日的日期。然而翻开当下出版的

日历,除了春节有所标注外,其余的传统节日都已经被忽略了。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节日不止有春节、中秋,元宵花灯、清明祭祖、端午悼念、七夕乞巧、重阳敬老,还有上巳(三月三日)、夏至、中元、冬至、腊八、祭灶等都是重要的节日。在我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上,每逢这些节日,人们都要举行与农业祭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驱邪禳灾等特殊仪式,这些仪式有着上千年的辉煌和浪漫。

  最典型的是传统的“过年”。传统的过年,根据旧历,人们从头一年的祭灶那天起,便开始全民性的家庭联欢。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年的元宵,历时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人们不仅完成迎神、祭祖、驱邪、祈福、团圆、迎新等内容,还经历一次长时间的情感宣泄和精神享受。而这一个月的节日,正与农闲时间一致,成为农耕社会人们最重要的节日。

  如果说旧历的过年在当代社会中还有痕迹可循,那么更多的节日仪式只能在民俗文献中寻找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代大词人秦少游的一首《鹊桥仙》传递了七夕时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赞美与向往。如今人们对七夕的记忆大多是充满浪漫色彩的牛郎织女故事,事实上,古代的七夕不仅体现了人们的爱情理想,更体现了农耕的社会特点。乞巧是古代女子在七夕中必做的事情,她们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织布手艺。在男耕女织的社会,织布是女人重要的生存技能,乞巧就显得异常重要。当时曾经有个流传很广的仪式叫“丢针看影”。根据近代学者金易、沈义羚著的《宫女谈往录》记载,在清朝的宫廷中,七夕时宫女们不仅进行“丢针看影”,还进行穿针比赛,成绩优异者可得到奖赏,是主子和奴才可以一起玩的重要节日。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脱离了男耕女织的人们不可能为了织出漂亮的布帛去丢针乞巧,也不可能焚香许愿,更不能为了过一个传统意义上完整的“年”进行长达一月的狂欢。这些承载着独特民族文化的仪式失去了实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淡忘。很多传统的节日在今天“水土不服”,曾经的浪漫变成历史,仪式也变成了负担。

  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为自己而过节

  找个时间和理由表达情感,或许是现代人渴望过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也是各国节日的重要主题。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家万建中认为,利用节日表达情感,一直是节日的重要功能。

  与西方节日注重热闹、狂欢有所不同的是,中国节日更注重亲情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由于漫长的农耕社会和地域文化差异,中国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主题和内容得到发展和补充,使得主题多元化,每个节日都有若干个主题,而所有节日又有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祈福、避邪,强调家庭的平安和团圆。

  现代人对端午节的印象主要是纪念屈原、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喝雄黄酒。如果说吃粽子、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进行的活动,那么插艾蒿、喝雄黄酒则是为了驱邪避疫。端午节也就有了两个重要的主题,一个是纪念先贤,另一个则是祈求平安。

  不仅一个节日承载了很多主题,事实上,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都有重复。元宵庆团圆、中秋庆团圆,除夕更要团圆;清明纪念先人、端午纪念先贤、中元节纪念先人,除夕也要纪念先人。

  与中国节日主题多元化相映成趣的是洋节的鲜明主题。情人节表达对爱人的情谊,父亲节、母亲节表达对父母的感激,情感的表达非常明确。

  一方面是感情表达模糊化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是主题简单明了的洋节。显然,后者更易于表达现代人的情感。民俗学家万建中认为,都市人在工作紧张需要放松时,洋节自然成为首选。

  在大多数青年人看来,洋节更像是为自己过的。不需要纪念祖先,不需要回家团圆。于是,洋节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成了张扬心情的理由。

  向现代模式的转变

  与传统节日衰弱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地方节日至今保持了勃勃生机。

  今年10月中旬,北京师范大学的民俗学博士陈映婕来到浙江桐庐县富春江南岸,调查民间地方节日。在调查中,当地流传广泛的“时节”引起了她的注意。

  时节是当地人们非常重要的节日,重要性甚至超过春节、中秋。每个村子过时节的具体日期不一样,节日的长短也不一样,短的一天,长的需一周。每年下半年,他们进入过时节的时间,而在过节的内容中,又有现代人浓重的现实色彩和功利需求。

  在农耕时代,当地时节的主要内容是拜菩萨,这些菩萨都是过去为村子立下功劳的英雄。人们通过拜祭,祈求平安和丰收。由于每个村子的英雄不同,每个村子拜祭的菩萨也不一样。到了现代,拜菩萨逐渐失去现实作用,退化为时节中可有可无的仪式,另一种节日内容出现了,那就是吃喝。

  在过时节期间,每家每户大摆宴席,不仅宴请宾朋,更宴请陌生人,并以客人的多少,衡量节日质量。通过聚餐,每个家庭都结交了新朋友,扩大了人际来往。每个村子过时节的时间不一样,也为人们在节日间的来往提供了方便。

  以过时节的名义建立人际关系、增进业务往来,使时节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也是时节在当地流传不衰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现代都市人崇尚洋节与桐庐县时节兴盛的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紧密联系。不同的是,时节是利用吃喝扩大人际交往,而洋节是给了都市人放松的一个理由。陈博士认为,时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历久不衰的原因,也是很多传统节日衰落的原因。

  随着北京鞭炮禁放令的解除,今年的除夕,冷清了12年的北京夜空将再次绽放绚丽焰火,人们将拾起12年前的过年风味。但是,我们需要拾起的不仅仅是浓郁的年味,否则,当众多传统节日的身影在现代生活里逐渐模糊,当我们的后代仅能凭历史资料的只言片语才能触摸到传统节日的盛况,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悲哀。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