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来源:明晰笔谈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通过对历史以及欧元区各部门债务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此次欧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对欧元区经济以及通胀形成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会促进欧元区的国债价格以及股票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此外此次重启资产购买计划,可能会导致资金从欧元区债券市场流向其它利率水平较高以及较为安全的国家的债券市场。
欧央行过去曾多次实施量化宽松措施,此次降息、重启QE是因为欧洲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以及低通胀率,此次货币政策工具箱新增“分层利率工具”旨在减小负利率政策对欧洲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损害。为提振经济,欧洲2015年曾实施资产购买计划,时间长达4年,总规模约2.6万亿欧元。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叠加贸易战和欧盟政治动荡等影响,欧洲经济基本面表现疲弱,引发经济增速下行、陷入衰退的预期,欧央行在此环境下重启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次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新增“分层利率工具”,旨在减小负利率政策对欧洲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损害。
从2008年之后的QE以及降息政策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刺激逐渐减弱,对于通胀的影响有限,对于债券价格和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央行基准利率下降空间受限,主要依靠QE对经济进行刺激。从历史来看,QE对经济的刺激效果越来越弱,对通胀的刺激效果存在,但是效果有限,对国债收益率下行以及股票指数上升促进作用明显。
与历史进行对比,我们认为此轮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通胀的刺激有限,或将进一步推高国债价格和股票指数。上周欧央行宣布了五项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启资产购买计划,但是本轮规模相比于2015年初的资产购买计划小得多,2015年初开启的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资产购买规模为600亿-800亿欧元,但是上周宣布的资产购买计划资产购买规模仅为200亿欧元,而且上一轮的资产购买计划对于经济和通胀的刺激作用很微弱,这次的规模远小于上一轮,或许难以对经济与通胀造成较大额影响。这次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释放的流动性或将继续流入金融市场,促进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
虽然欧央行创造了低利率和宽裕的流动性环境,政府、企业以及居民并不愿意借钱来进行消费和投资,三者的杠杆率这些年来一直是下滑趋势,导致QE对经济和通胀的刺激效果弱。QE的钱大部分流入各国的国债,但是各国的财政赤字规模一直在缩小,各国财政无法发力的根源在于欧元区法律体系的约束;居民杠杆率起不来的原因在于严重人口老龄化、过好的社会福利以及享乐社会文化;欧元区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需求弱,导致企业无利可图,没有动机借钱再投资,企业杠杆率也起不来。
2015年欧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后,欧元区资金外流,主要流向是从欧元区的债券市场流向其他国家债券市场。2015年初欧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后,欧元区权益资产和债券资产的净流出速度开始加快,其中债券资产的净流出规模远大于权益资产,而且从持续时间来看,债券市场的净流出持续的时间也更久。从绝对量来看,欧元区权益资产的资金净流出并不明显,大部分时间权益资产都是处于净流入的状态,因此欧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之后,对全球的债券市场的存在促进作用。
正文
背景
9月12日,欧洲央行(ECB) 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包括降息、重启购债计划等一揽子扩大货币宽松的新举措在内的“货币政策礼包”,旨在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具体内容如下:
(1)将欧元区隔夜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50%,主要再融资业务的利率和边际贷款的利率保持在0.00%和0.25%不变。
(2)11月1日起,以每月200亿欧元的速度重启资产购买计划(APP,asset purchase program),且未设截止日期。
(3)长期再融资操作在量化宽松的框架下将继续进行,直至欧洲央行开始加息。
(4)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 III)银行超出基础要求的部分,利率最低可降至存款便利利率的-0.5%,同时操作期限从2年延长至3年。
(5)引入分层利率,超额准备金有一部分免于负利率(-0.5%)的惩罚,免除的部分享受0%的利率。
在全球经济承压的背景下,欧洲经济再度走弱,欧洲央行(ECB)也重新推出了货币政策刺激计划。本文将从背景介绍、政策原因、政策影响、未来走向等方面对欧洲央行降息并重启QE进行全面解读。
欧洲央行“宽松”的过去与现在
为提振经济,欧洲2015年曾实施资产购买计划,时间长达4年,总规模约2.6万亿欧元。量化宽松政策的原理为:中央银行制造货币,然后从金融机构购买债券,金融机构从而降低利率,导致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从而增加消费和制造就业,最终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欧洲第一轮资产购买计划始于2015年,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盟通过降低借款成本鼓励欧洲国家和实体经济进行借贷、加强投资从而提振经济。通过下表回顾欧洲资产购买计划历史可以发现,购买规模经历多次改变,最终持续将近4年,其间购债额度先增后跌,2018年底结束QE政策时总购债规模达近2.6万亿欧元。对于这段持续四年之久的资产购买计划,欧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将QE形容为“复苏的唯一驱动因素”,他表示欧洲实际需求和出口都在上升,QE已经实现了其效果。
当前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大以及低通胀是欧洲央行重启QE的原因。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叠加贸易战和欧盟政治动荡等影响,欧洲经济基本面表现疲弱,引发经济增速下行、陷入衰退的预期。具体而言,从政治因素看,欧洲国家政治陷入乱局困境,地区领导人换届、英国脱欧僵局难解影响经济走向。从经济总量数据看,2019年第二季度欧元区GDP增长0.2%,相比第一季度增速腰斩,创下四年来新低。增速下降主要源于居民消费和公共支出不振,出口环比增速水平低迷。欧元区GDP增速自2018年以来急速下降,长期保持在3%以下,目前在1%左右。此外,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下调2019年和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至1.1%和1.2%。从国际贸易进出口看,6月份,欧元区成员国间的贸易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6%,这是自2013年3月以来的最差表现;同期欧元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下降了4.7%,也是自2016年8月以来的最差水平。从通货膨胀看,欧洲央行下调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通货膨胀率至1.2%、1%和1.5%。总体而言,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疲软,防范欧洲经济陷入衰退是央行开启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的直接原因。
此次分层利率的实施旨在减小负利率政策对欧洲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损害。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新增“分层利率工具”。随2015年3月欧洲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欧元区银行业存放在欧洲央行的准备金总额便不断上升——银行需要为超额准备金支付0.4%的成本。截止2019年7月30日,欧洲银行体系共持有超过1.2万亿欧元的超额储备,折合约超过48亿欧元的准备金持有成本,这对欧元区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很大的损害。日本早已实行三级准备金利率体系,以2015年各金融机构准备金余额均值为界限进行新老划断,对新增超额准备金实施负利率。欧洲央行本轮分层利率政策的详细细则尚未完全公布,但欧洲央行的核心政策目标是通胀稳定而非银行盈利,本次选择采用分层利率可能会被市场看做负利率将长期延续的一种表现,未来货币政策正常化可能有所影响。
从历史来看QE及降息对欧元区影响
在此次欧央行所宣布的宽松政策组合中,重启资产购买计划无疑更加的引人注目,但是此次QE规模远小于2015年初开始的资产购买计划,此次QE平均每月的购买规模为200亿欧元,而2015年初开启的那一轮QE每月的购买规模为600亿欧元至800亿欧元。
此次的宽松政策组合,历史上欧央行基本上都曾经实行过,因此为了判断此次QE和降息对于欧元区经济、资产价格的影响,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欧元区经济、通胀和资产价格的后续反应。
2008年金融危机欧央行大幅度降息之后,欧央行基准利率下降空间受限,主要依靠QE对经济进行刺激。欧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大幅度降低基准利率,使得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反弹,但是经济的反弹无法持续,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在2011年又重新开始了下滑,因为欧央行基准利率下调空间受限,于是采取多种QE的手段对经济进行刺激。
QE对经济的刺激效果越来越弱。在2011-2012年期间,在欧央行实行多种QE政策之后,通过购买主权债券对债务国财政予以大力支持,成功帮助各债务国逐渐走出衰退,经济在2013年开始回升。但是2015年初开始的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购买规模在600亿欧元-800亿欧元),购买的规模以及持续的时间都是前所未有的,从2014年底到2018年底结束,欧央行持有的证券资产规模累计增加约2.6万亿欧元,虽然这一轮QE的力度前所未有,但是对于经济的刺激力度很小,效果远不如2011年至2013年的小规模QE。
欧央行2011年-2012年的QE主要是为了挽救下滑的经济以及救助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2015年初开启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通胀。2011年至2012年欧元区的通胀处于合理状态,这一期间的QE主要是救助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以及缓解经济的下行压力。2015年初,欧元区经济相对较好,但是通缩现象严重,CPI同比在0附近徘徊,这一阶段开启的资产购买计划主要是为了刺激通胀。
QE对通胀的刺激效果存在,但是效果微弱。在2011到2012年的QE刺激中,CPI在QE之后反而开启了下滑。在2015年初开始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通胀在资产购买计划后的近一年半时间并没有太大起色,在2016年中旬,通胀开始了上行,但是CPI同比一直在2%以下徘徊。
QE对于股票价格的促进很明显。低利率的环境以及大规模的QE,为市场提供了很多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大部分没有流入实体促进经济以及通胀,更多的流入了金融资产中,是欧洲主要国家的股票市场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
QE对于国债收益率下行的促进很明显。因为欧央行QE主要购买的资产就是债券,尤其是各国的国债。其中2015年初开启的资产购买计划中,国债购买量占比85%以上,企业债和担保债权占比15%左右,其余的为ABS等资产。因此,每一轮QE过后,都会促进国债收益率下行,对债券市场形成利好。
根据欧央行2017年6月发表的工作论文《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the ECB’s expanded asset》,欧央行表示,通过时变VAR的方法对资产购买计划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资产购买计划短期(两年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通胀,资产购买计划短期对GDP的促进更强,对通胀的促进较弱,这也和我们上面的分析一致,但是长期效果欧央行并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欧央行的QE规模不进一步扩大以及负利率不进一步加深,我们认为这一次欧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对通胀和经济形成显著的刺激,很可能进一步促进股票市场上涨和压低债券市场的利率。上周欧央行宣布了五项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重启资产购买计划,但是本轮规模相比于2015年初的资产购买计划小得多,2015年初开启的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资产购买规模为600亿-800亿欧元,但是上周宣布的资产购买计划美元资产购买规模仅为200亿欧元,而且上一轮的资产购买计划对于经济和通胀的刺激作用很微弱,这次的规模远小于上一轮,或许难以对经济与通胀造成较大额影响。这次宽松的货币政策所释放的流动性或将继续流入金融市场,促进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
从债务的角度来看QE及降息对欧元区影响
欧央行的各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本质上来说,必须要促进政府、企业、居民借钱进行消费、投资才能够对通胀以及经济发展进行促进作用。对于传统的债务周期而言,最开始应该是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疲软的经济,然后引发经济过热以及通胀上涨,接着央行收缩货币政策抑制过热的经济,经济开始去杠杆化造成经济的下行,央行又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直到再次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胀上涨,央行再次实行的收缩货币政策,如此周而复始。
但是目前来看,传统的债务周期在欧元区似乎已经失效,目前货币政策陷入了困境。欧央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幅度降低政策利率,使得经济和通胀迎来了短暂的反弹,但是经济和通胀的反弹不能持续,政策利率的下行空间有限,欧央行开始采用非常规的QE来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和通胀,经济和通胀又迎来短暂的反弹,但是反弹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了下行,于是欧央行采取更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来刺激经济,但是QE的效果并不理想,通胀一直处于2%的目标以下,经济增速也反应不大,直到2019年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再次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欧央行重新启动QE以及小幅度的加深政策负利率的程度来刺激经济和疲软的通胀。
传统的债务周期失效的原因是因为虽然欧央行创造了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动性环境,政府、企业以及居民并不愿意借钱来进行消费和投资,三者的杠杆率这些年来一直是下滑趋势。首先来看政府部门,在之前我们也提到欧央行的QE主要购买的是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债,但是虽然欧央行大规模的购买成员国的国债,政府的杠杆率并没有起来,说明政府并没有因为欧央行的购买而每年新增更多的国债去做基建或者进行投资,反而政府近些年的杠杆率一直在下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缺乏配合;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下滑的则更厉害,而且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低利率和宽裕的流动性也没有进一步刺激居民加杠杆;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近些年也一直在下滑。
欧元区只有统一的欧央行,却没有统一的财政部,使得欧央行和各国财政部门缺少配合。QE的钱大部分流入各国的国债,但是各国的财政赤字规模一直在缩小,政府不愿意新增更多的债务去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欧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只是单纯的压低国债的收益率,以及和其它的经济部门争夺优质的无风险资产,造成优质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加重贫富差距,资产价格的上涨反而吸引资金进一步脱虚向实,效果适得其反。
各国财政无法发力的根源在于欧元区法律体系的约束。对欧元区各国财政进行限制的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规定,欧元区内各国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并且把降低财政赤字作为目标。同时,各成员国必须将国债/GDP的占比保持在60%以下。上述两条也是其他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必须达到的重要标准。
对于居民部门而言,居民住房贷款利率以及其他贷款利率一直都在下行,但是居民却一直在去杠杆,原因是复杂的。第一点,就是人口老龄化加剧,欧盟5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接近50%,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从绝对数量来看25-55岁年龄阶段的人数近些年一直在减少,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欧洲内部需求的疲软,导致了低欲望社会;第二点,与社会文化有关,欧洲的社会福利较好,每年社保支出占GDP 20%左右,大家享受安逸的生活,风险偏好低,融资需求弱。除了这两点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
因为欧元区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需求弱,导致企业无利可图,自然没有动机借钱再投资。居民、政府和企业部门是互相联系的,而且容易形成正反馈的循环。当政府部门需求下降,企业部门的收入就会下降,企业部门收入下降会导致居民部门收入下降以及政府税收下降,居民收入下降又会导致政府税收和企业收入下降,导致恶性循环。而欧元区GDP中比重最大的就是最终消费支出,疲弱的居民需求和政府需求,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缺乏扩大再生产的动机。
因此从各个部门的债务情况分析来看,我们不认为欧央行的QE以及负利率政策的加码能够对欧洲经济以及通胀带来较大的改善,最可能的结果是QE会继续压低优质债券的收益率以及提高优质金融资产的价格,欧元区目前需要的是财政改革。
欧央行重启QE对全球的影响和启示
我们先对上一轮资产购买计划进行回顾,研究欧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
从历史来看,欧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后,会造成欧元区资金外流,主要流向是全球债券市场。2015年初欧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后,欧元区权益资产和债券资产的净流出速度开始加快,其中债券资产的净流出规模远大于权益资产,而且从持续时间来看,债券市场的净流出规模持续的时间也更久。从绝对量来看,欧元区权益资产的资金净流出并不明显,大部分时间权益资产都是处于净流入的状态,因此欧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之后,对全球的债券市场的影响更大。
2015年欧央行开启资产购买计划之后,欧元区的国家对美债的持有量迅速上升。欧元区实行资产购买计划后,债券市场投资者考虑到未来欧元可能会贬值以及国外较高的收益率,因此欧元区债券市场的资金大规模的购买境外的债券,尤其是美国的国债。
欧元区的QE通过资本跨国流动为全世界注入了流动性,对于全世界经济来说是促进作用,但是因为资本流动的规模相比于各国的M2规模较小,影响有限。此外当欧元区有停止或者减缓资产购买计划的迹象时,外流的资金会出现回流。
近些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展,中欧关系不断深化,欧盟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欧的合作不断加深,关系不断密切,欧洲的经济波动与变化也会对我国造成一定的影响。相比于特朗普政府持续推广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欧盟和欧洲国家仍然信守自由国际主义理念和多边主义手段。欧盟委员会去年还出台了《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的政策文件,提出了自己的欧亚联通规划。截至今年4月,欧盟成员国中已有超过半数签署了中国倡议的《政府间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更是首个签署该备忘录的欧盟创始会员国和七国集团国家。相信未来中欧贸易以及经济合作会更加的密切。
结论
通过对历史以及欧元区各部门债务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此次欧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对欧元区经济以及通胀形成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会促进欧元区的国债价格以及股票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此外此次重启资产购买计划,可能会导致资金从欧元区债券市场流向其它利率水平较高以及较为安全的国家的债券市场。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19年9月12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下行,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10.08bps、2.12bps、9.08bps、-6.24bps和-1.81bps至2.45%、2.64%、2.73%、2.66%和2.90%。国债到期收益率涨跌互现,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0.81bps、0.55bps、-0.29bps、1.00bps至2.61%、2.75%、2.95%、3.05%。上证综指下跌0.41%至3008.81,深证成指下跌1.12%至9853.72,创业板指下跌1.26%至1,703.54。
今日央行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零投放。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18年3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4388.8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4473.2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5562.4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市场回顾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9月12日转债市场,平价指数收于95.02点,上涨0.63%,转债指数收于113.34点,上涨0.08%。176支上市可交易转债,九洲转债今日上市,除华源转债、鼎胜转债、迪森转债、金禾转债、江银转债、无锡转债、富祥转债横盘外,84支上涨,84支下跌。其中,东音转债(6.66%)、格力转债(4.02%)、蓝标转债(3.43%)领涨,三力转债(-4.67%)、岱勒转债(-3.91%)、凯龙转债(-1.86%)领跌。176支可转债正股,除雅化集团、海印股份、上海电气、九州通、哈尔斯横盘外,120支上涨,51支下跌。其中,东音股份(6.80%)、中来股份(6.28%)、泰晶科技(5.43%)领涨,岱勒新材(-6.18%)、创维数字(-4.64%)、三力士(-3.75%)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上周权益市场转入高位震荡消化吸收近期政策面利好的刺激,转债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略有压缩但并不缺乏机会。
随着欧央行超预期重启QE,预计美联储也将在议息会议采取更加鸽派的举措,同时中国央行大概率加码保持偏宽松的货币环境,流动性接棒政策成为当前风险资产上行的核心推动力量,我们在上周周报中点明beta重回视野,市场趋势并没有逆转,短期而言流动性视角下转债市场配置主要抓住两大方向,均衡配置与beta属性。
一方面下半年以来市场alpha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经济基本面承压环境下质优标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市场更多买的是行业格局的重塑与未来的盈利预期。但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对所有行业均会形成利好,板块之间的差异将会缩减,从配置上回归均衡是当前需重点关注的方向,beta特性下建议重点关注券商、基建等板块。
另一方面在政策与流动性接连发力的背景下,经济与企业盈利企稳的预期有望进一步增强,此时核心资产仍旧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在前期表现强势的板块科技、汽车零部件、大消费等板块中进一步精选标的,把握核心标的的下一轮上行周期。
中期角度而言,我们预计市场在四季度可能重回分化的格局。
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预计短期市场能够提供更加均等的获利机会,既可以从beta视角关注券商、基建等板块,也可以继续坚守核心资产,寻找超额收益的机会。
基于流动性视角的均衡配置,组合重新扩张来更好的分享市场红利。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参林(百姓)转债、拓邦(和而)转债、绝味转债、高能转债、洲明转债、光电转债、安图转债、精测转债、天康转债,长信转债以及券商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蒙电转债、水晶转债、玲珑转债、启明转债、蓝晓转债、华森转债、蓝思转债、中鼎转2、中来转债和银行转债。
风险因素:市场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宏观经济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19年9月16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190916——欧央行重启QE能拯救欧洲经济吗?》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