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1天净流入的背后:外资怎么看2020年A股?

连续21天净流入的背后:外资怎么看2020年A股?
2019年12月12日 18:1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原标题:连续21天净流入的背后:外资怎么看2020年A股?

  来源: 小基快跑 

  虽然大盘一直在2900点上下踟蹰不前,但外资没有停下他们买入A股的脚步。

  今日(12月12日)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净流入65.23亿元,从11月14日算起,这已经是北向资金连续第21天净流入。11月份以来,北向资金也仅有两天净流出。

11月1日以来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 数据来源:Wind11月1日以来沪深港通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北向资金“买买买”,是不是预示着行情要来了?  

  小通统计了一下,沪港通开通以来:

  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在18日以上,一共发生了8次(含本次);

  北向资金连续净流入在20日以上,一共发生了5次(含本次)。

  对比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走势(见下图),在多数情况下,北向资金的连续买入还是踩对了点——买入后股市上涨。

  但是也有例外,2018年5月23日至6月15日,北向资金连续18日净流入,去没有挡住A股探底的步伐。

数据来源:小基快跑,Wind数据来源:小基快跑,Wind

  外资是不是看好明年的A股?  

  今天,我们找到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全球知名投行的2020年度策略报告,以及招商证券对境外投资机构的调查,供大家参考。

  1

  高盛

  全球:风险资产有望取得不错回报

  全球风险资产受益于2019年央行的宽松政策,未来宽松政策效力或将逐减弱。预计经济和盈利增长将会略微改善,因此风险资产的回报率有望不错。但我们也看到了大量风险和更具挑战性的估值,因此上行空间有限。

  另外,周期性信号略有好转,全球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或将依次加快。明年的主要机遇在于,市场最近已经消化了一些尾部风险(英国退欧、贸易战和其他地缘政治威胁),随着经济活动站稳脚跟,周期敏感性资产有望出现上涨,预计周期性行业的股票和信贷表现或将强于大盘。

  中国:下调A股至中性

  对于中国,目前政策力度刚刚好。

  预计中国2020经济潜在增长或将延续2019年的速度,政策制定者将对放缓更加从容,稳健的增长路径将减少杠杆密集度,而且减少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的依赖。在整体通胀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受到抑制。

  建议超配MSCI中国,但下调A股至中性。因为2020年,外资流入可能放缓,指数增加A股权重的可能性较小。相比2019年的550亿美元,预计2020年外资在A股的净买入或将为200亿美元。

  在板块上,偏好周期、消费主导行业、相对价值更偏好成长。

  在投资主题上,关注5G、新经济、估值相对便宜的消费龙头、地产策略(非银金融竣工带动产业物业管理)。

  2

  瑞银

  全球:经济先蹲后跳

  随着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缓和,以及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生效,预期全球经济或将在2020 年下半年复苏,需要“否极”才能“泰来”。

  随着2019年的结束,世界各地央行已经重新开始印钞,扩大资产负债表并降低利率,这一切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上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从原先的2.4%上升至2.6%。

  中国:最大看点是5G

  股票投资方面,因受贸易局势和企业支出变化的影响较小,可考虑优质派息股以及以内需和消费为主导的公司。

  债券投资方面,采取“中庸之道”,因为安全型债券的收益率过低,而高收益债券的信用风险持续上升。

  大宗商品方面,相对于周期性大宗商品看好贵金属。

  未来最大看点是5G,中国将领跑高科技领域,并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3

  摩根士丹利

  全球:经济有望提振

  七个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一直下滑,然而随着贸易紧张局势放缓以及货币政策放宽,全球经济成长或将自2020年第一季度获得提振。

  另外,鉴于美国经济成长处于周期末段,新兴市场将推动全球经济好转。

  中国:企业重拾信心,经济好转

  明年中国经济或将好转,贸易谈判明年不确定性会较今年减缓,有利于减少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帮助企业重拾信心。

  除银行借贷外,地方政府亦会发行专项债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满足投资需求,预测未来12个月广义信贷增速会保持在11%至11.5%。另外,人民币汇率或将逐渐稳定。

  MSCI中国指数预期未来两年或将会有10%的盈利增长。

  4

  贝莱德

  全球:先求保本再求收益

  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出现拐点,即所谓的“迷你复苏”,因此明年更倾向于采取“承担风险”(pro-risk)的策略。

  2020年11月将举行美国总统选举,全球贸易局势还没有出现缓和现象,这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不明朗因素的主要来源。

  因此,未来数季的主要投资方向是保障资本及收益,寻求成长为次要目标。投资应偏重于优质资产,并积极加强投资组合的抗御力。

  现在主要担心的是,当前全球主要地区的利率已经处于低点甚至是负值,质疑货币政策能否真正刺激经济成长。

  中国:战略性配置

  贝莱德智库对中国股票仍维持“标配”,不过也提及,有理由战略性配置中国。

  原因在于,中国持续推动结构性转型,更多资本会从低效的国企流入更高质量的民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2019年GDP增量将高达1.2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的1.5倍。中国经济的增幅以及不断改善的质量都是存在机遇的部分。

  尽管近期风险仍存,外部不确定的影响持续,但持有中国资产存在战略性的理由。

  中国在岸市场正不断被纳入全球指数,我们认为,中国股、债市场的预期回报率在全球各国中处于较高的区间,也为投资组合带来了收益以及多元化的特性。

  中国股票市场的确比较波动,但高离散度也创造了超额收益的机会。

  5

  摩根大通

  全球:“大轮动”的一年

  2020年可能会是“大轮动”的一年,也就是全球散户从债券基金转向购买股票基金,而上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13年。全球散户今年“极度谨慎的立场”令人困惑,并对股市形成了拖累。

  就全球市场而言,在2012年和2017年等年份里,流入债市的资金较多(2019年也是如此),而通常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债市的资金流入将会变得疲软。叠加美联储降息之后,现金和债券的收益率明显低于之前,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

  中国:宏观经济有支撑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明年结构性下行压力会持续,但是周期性因素会出现好转,或将出现底部回稳。市场的整体环境不会太悲观,从周期性来看,宏观经济仍有一定程度的支撑。

  6

  瑞士信贷

  中国:首选H股而不是A股

  在经济疲弱但经济政策宽松的情况下,市场仍有小幅上涨空间。基于估值方面的考虑,首选H股而不是A股。

  预计2020年MSCI中国和恒指的上升空间分别为3.3%和5.7%,但沪深300的下降空间为2.6%。

  资料来源:《China/HK 2020 Market Outlook: Finding the middle ground》,20191212

  A股纳入MSCI指数的初步阶段暂时告一段落,这可能意味着由于跟踪指数而被动流入A股市场的外资力量不再充当主力角色,未来A股的资金流入,取决于国际投资者的主动行为。

  2019年8月至9月,《经济学人》与Investco对411家资产和财富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政府机构、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关于中国看法的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相较全球经济,国际投资者对未来12个月的中国经济更为乐观,74%的被采访者认为未来12个月中国经济将会好转。

  从区域上看,北美机构对中国的看法最为乐观,其次是欧非远东,亚太机构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相对悲观。

投资者对未来全球经济(左)和中国经济(右)的看法投资者对未来全球经济(左)和中国经济(右)的看法

  未来12个月,最吸引机构投资中国市场的投资主题依次为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服务业、可再生能源、能源。

境外投资者未来12个月最看好的主题境外投资者未来12个月最看好的主题

  另外,68%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12个月将增持中国资产,其中北美机构的增持意愿最强,38%的北美投资者表示将显著增持。

未来12个月境外机构对所持中国资产的预期变化(%) 资料来源:经济学人、招商证券未来12个月境外机构对所持中国资产的预期变化(%) 资料来源:经济学人、招商证券

  我们找来了汇丰银行和BCA RESEARCH(独立投资研究机构)的近期观点:

  汇丰银行

  1、尽管面临政治挑战,全球股市可以继续走高,尽管幅度不大。

  2、明年全球股市将进一步上涨5%,增长略好,有限的衰退风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可以为股市提供基础。

  3、在地区基础上,看好美国和新兴市场,而低估欧洲。偏爱收益稳定的市场以及收益降级风险最小的市场。美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符合这一标准。

  BCA RESEARCH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中国的周期性板块(相对于防御性板块)表现显著改善,但整体股市稳中有降。

  面对PMI指数上升,中国的股指表现依然欠佳,这表明投资者完全可以等待经济硬数据改善再考虑战术性上调至超配。

  从周期性上讲,我们继续建议对可投资市场和A股市场采取超配立场(相对于全球基准),相对于后者而言,我们更加看好前者。

  此外,招商证券整理了三家境外资管公司(两家美国公司、一家欧洲公司)近期对于中国市场的看法,供参考:

  由于A股迄今为止表现优异(比广泛的新兴市场指数高出13%),有机构表达了中国股票稍显昂贵的观点,但三家机构均看好A股市场的选股潜力和个股机会,也较为推崇对 A 股投资进行主动管理。

  在投资主题方面,机构表示看好中国经济转型、民营企业、中国制造 2025主题和公司治理改善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从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型向服务导向和消费拉动模式转型,预计中国的增长质量、经济效率以及由此产生的现金流与赢利能力都将得到改善,寻找能够从中受益的行业龙头有助于发掘投资机会,例如中小学课外辅导公司、医疗保健行业等。

  民企:

  中国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更为健康,而且往往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民营企业高度集中于消费拉动的新经济行业,未来几年这些行业的增速仍将高于成熟市场。中国市场指数落后于经济趋势,尚未意识到民营企业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投资者应专注于寻找关键行业中的主导企业。

  中国制造 2025:

  中国制造2025或将给A股市场带来一些增长机会,该计划是由政府发起的,在医疗保健、工业自动化、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等领域进行重大投资和商业激励。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是发展更多像腾讯、阿里巴巴这样可以与外国跨国公司竞争的国家级企业。

  公司治理:

  更多A股公司纳入 MSCI 指数将推动中国股市进一步自由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资金涌入A股市场,监管部门和内地公司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符合发达市场上市公司和证交所的标准,中国公司治理标准将得到改善。

  在主要经济体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三家境外机构提议在投资组合中建立更多的防御性资产,以在经济环境继续恶化时缓冲回报。

  在股市中,投资者可能希望将重点放在大型优质公司(那些资产负债表强劲、现金流健康的公司)上,这些公司在经济衰退中历来更具弹性。

  相对于国内券商,外资的观点比较克制。没有太乐观的,也没有太悲观的。

  综合来看,虽然有部分机构(高盛、瑞士信贷)比较谨慎,但多数外资还是比较看好A股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净流入 中国经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8 神驰机电 603109 --
  • 12-18 龙软科技 688078 --
  • 12-18 科安达 002972 --
  • 12-17 华特气体 688268 --
  • 12-12 聚辰股份 688123 33.2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