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的一年 愿所有的市场谣言都活不过收盘

评论:新的一年 愿所有的市场谣言都活不过收盘
2018年12月22日 06:00 上海证券报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昨日早间与股神F笑谈:以君之高见,今天沪指会破2500点否?

  股神F:整数点位要破都是低开破,盘中一般都有资金抢一抢,比较难破。

  结果午后沪指慢悠悠地一不留神呲溜到了2499.42,正准备嘲笑股神F也有看错的时候,手机像触电一样跳出了十几个财经资讯APP的弹出消息,都是同样的内容: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一句话声明。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新媒体从业者,铺子君看到这条一句话大新闻的时候心情是崩溃的:什么传言?都已经被金融委公开打脸了我连真身都还没来得及看到呢。我的网感已经这么差了吗?我是不是该改行去卖煎饼果子了?

  谣言对市场稳定的危害,已无需赘述。

  新媒体时代,资本市场中的谣言就像是流量小鲜肉的自拍照,分分钟10W+没压力。

  而另一方面,辟谣相形之下则显得疲于奔命。

  有的时候有关部门要攒足了多日的谣再一口气辟掉,殊不知那时已不是辟谣而是鞭尸了。有的时候辟谣辟得扭扭捏捏,回答了一个问题产生三个问题。具体的反面教材,铺子君就不展开讲了。

  金融委的这次辟谣就全无这些问题。果断、干脆、有效,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第一、目标明确。

  辟谣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与“谣源”争个是非短长吗?

  当然不是。资本市场里的辟谣只有一个最终目的,就是纠正虚假信息对市场的干扰。

  既然如此,收市后的辟谣不说毫无意义,至少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金融委的这次声明抢在14:38分挂网,迅速传遍全市场,大盘明显同步走出拐点,证明这次辟谣是完全有效的。

  第二,杀伐果断。

  辟谣不是做绣花文章,而是旨在摧毁对方论点和可信度的语言暴力,因此容不得半点婆婆妈妈。

  如今的传谣者都深得韦小宝的真传:一句谎话要有九句真话相伴才最有效果。因此辟谣也需要准确地找到毒性最大的那句谎话,彻底批倒。

  从铺子君事后找来的传言“尸体”来看,里面颇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絮絮叨叨,要逐条批驳,一时确实有投鼠忌器的感觉。

  但金融委就抓住了“不减税不降费”这条最离谱也最令人哗然的论点,投以五柄神兵利器——与!事!实!相!反!

  一击KO,再无啰嗦。

  第三,立论完整。

  常见的不成功辟谣格式大致如下:近来有某人某日在某地做了某事的市场传言,经查不实。下面没了。于是留下了新一轮无尽的猜测,某日某人某地某事,这么些个元素里究竟哪个不实呢?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辟谣者不了解传播规律,觉得真理尽在掌握,不辩自明。殊不知辟谣者天生已处于驳论的被动位置,单纯地陈述“A命题是个伪命题”无法给受众任何增量信息,也自然无法得到认同。

  这个看似拗口的道理其实小朋友都懂。当一个小朋友的妈妈气势汹汹地质问:废纸篓里的垃圾是不是你倒出来的?单纯地辩解:我没有!往往不会有什么用。一脸无辜地指着家里的狗:是阿汪弄的!倒可能逃过一劫。

  同样是辟谣,金融委的声明如果写成:我们注意到网上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不减税不降费等传闻,这不是事实。力度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呢?

  有理由相信,像昨日这般教科书式的辟谣在今后将成为常态,因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

  新的一年,愿所有的市场谣言都活不过收盘。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辟谣 谣言 铺子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26 华致酒行 300755 --
  • 12-19 中山金马 300756 53.8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