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ofo之死:一场失败的资本盛宴
■本报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近4年的1450个日夜里,ofo以及其创始人戴威从资本宠儿到互联网创业神话,ofo一度被认为是市场领军者,戴威也被业内誉为最年轻的创业明星;但最终沦为消费者和投资者所遗弃的“老赖”。
ofo退押金排队人数超1000万以及欠款金额日益剧增大背景下,12月20日,作为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实际负责人,戴威被海淀区人民法院要求“限制消费”。这也是基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近期披露的最新消息。
即使戴威在12月18日还发内部信宣言,“不逃避,勇敢地活下去。”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挡ofo一步步快速沉沦的发展现状,到底是什么让ofo以及戴威最终走到这一步?而坚持“veto right(否决权)”的戴威如何翻身也成为当前最大的悬念。
成也押金 败也押金
此前一再否认资金流压力的ofo最终不得不开始面对事实。此前ofo出售广告位试图造血挽救其当前的资金链紧张问题,最终还是因多起质押和国外市场的连续退出,并引爆了消费者的退款质疑。
面对线上用户押金一推再推的事实,12月17日,等待有些急切的用户最终选择到北京海淀区公司总部楼下,申请线下退还押金。而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人流,大厦内的保安显然有些不够用,保安们一边维持人流秩序,一边向大厦负责人求援。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即使用户跑到线下总部,但要求退款的用户最终还是经历一系列繁琐的排队和填写账号信息等流程才能确认。
“199元对于谁来说都不是大钱,之所以如此坚持都是为了不让再多的用户遭到欺骗,也给他们要个说法。”一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已经填完表的用户告诉记者,我在线上申请了很多天,但迟迟没有得到具体的回复,最终不得不占用午休的时间到他们公司问问。
多米诺骨牌一旦被推倒,ofo要求线下退款的用户越来越多,记者12月18日在现场看到,到ofo北京海淀区公司总部楼下要求线下退款的用户远超前一日。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18日20时37分,通过线上和线下排队退押金用户突破1000万人。
到了19日,ofo总部所在大厦仍聚拢大批群众,年龄层跨越老中青。网上排队人数也在不断激增,截至记者发稿,已经达到了1200万人之多。
其实资金问题在多次询问无果之后,用户可以选出代表到法院打官司,为何如此多的用户会选择到ofo大厦直接索要呢?
“此前我们确实是去法院对ofo进行了起诉,虽然法院受理了该案件,但在即将开庭时得知,裁定驳回用户诉求,因为在消费者所同意的用户注册协议细则第15条规定,凡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均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一位用户向记者表示,看来这是ofo在收取押金之前已经布好的一步棋。
其实,细数ofo的早期崛起,似乎跟大量的用户押金积累有直接的关系。据此前资料显示,戴威与4名合伙人2014年创立ofo,致力于解决城市出行问题。2015年10月,ofo完成Pre-A轮融资。
“这期间,ofo之所以能够持续壮大和拿到融资,大部分的资金来源就是用户押金。”一位接近ofo的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ofo的每一位用户其实就是ofo单车的原始资本积累账户。
若按当时融资前ofo的订单量和用户量200万来算,以当时每名用户199元押金计算,ofo在启动时至少有近一个亿的原始启动融资资金。
庞大的退押金申请对目前资金紧张的ofo来说无疑雪上加霜。时至今日,在用户集中“挤兑”下,这也让原本就资金紧张的ofo陷入发展的生死局。
据此前网上披露的ofo债务表显示,ofo目前负债高达65亿元,其中有36.5亿是用户的押金,占比超过1/2,涉及3000多万用户,此外还拖欠供应链10.2亿元。
而今若以每名用户99元押金计算,待退押金至少10个亿;而还有一些用户是缴纳的199元押金,若以此计算,ofo目前待退押金可高达20亿元。根据多位网友的反馈,ofo17日退还了大约1.47万人的押金,如果坚持这样的速度节假日也不休息,那退完1200万人的押金就需要800天,也就是两年零两个多月。
一票否决搅动ofo
随着ofo退押效应的持续飙涨,此前一直被业内誉为创业精英的戴威也走入了人生发展的低谷,而被业界誉为创业神话的ofo则进入了发展的至暗时刻。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消息,12月4日,法院对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出了“限制消费令”,该公司及戴威本人不得坐飞机、软卧等,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等。如违反限制消费令,经查证属实的,本院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的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此,戴威也在内部信中坦言,我也在痛苦和绝望中坚持着。由于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公司今年一整年都背负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而对于用户押金问题,戴威也进行了首次具体回复:退还用户押金、支付供应商的欠款、维持公司的运营,1块钱要掰成3块钱花。
不过,在戴威发内部信收割了很多人的同情背后,他最终还是没有迈过商业世界创造价值的门槛。共享单车确实改变了城市出行方式,但如果没有走通商业化道路,只有一损俱损。
对于ofo的困境,有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ofo虽然模仿滴滴出行创立,但ofo并没有按照滴滴轻资产的模式运营,从机制上来看,两者并不同,滴滴做的是平台,ofo做的是资本,特别是押金问题,也成为ofo永远的伤。
而马化腾对ofo的挫败却有不同的看法。马化腾在朋友圈评论指出,问题在“veto right(否决权)”。
近期常有腾讯内部人士转发有关ofo的评论文章《谁杀死了ofo》,也有人评论说,如果说ofo的成功是过去几年中国市场资本力量无往不胜的幻觉,那么ofo的溃败则是这种幻觉的破灭。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ofo最初的壮大和获滴滴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离不开,但正是滴滴出行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让ofo从此进入了资本的“混战”时代。
让戴威意外的是,滴滴最初资本入局的思路是将ofo纳入滴滴的战略体系,但ofo方面却希望双方是战略合作关系。随着滴滴的资本持续注入,一跃成为ofo第一大机构股东,拥有近30%股份和两个董事会席位。
真正把矛盾置于桌面的,是滴滴向ofo“派驻”高管。在磨合过程中,一些反客为主的举措,让原有高管团队大为光火。其中一个例子便是,戴威想收购小蓝单车,原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不同意。付强的出走和阿里的入局,也让滴滴与ofo的隔膜再度加剧,而最直接受影响的是ofo的市值。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ofo通过抵押动产才从阿里拿到资金,金额也从10亿美元缩水为17.7亿人民币。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戴威团队之所以不惜与资本野人大战“三百回合”,归根到底还是戴威团队初创时期的一票否决权制度。
“正是这一制度,让ofo一次次地陷入困境,令资本望而却步,最终远离。”有资本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资本虽然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但创业者应该与投资人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