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中国基金报
记者 曹雯璟 莫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调。那么,本次会议释放出哪些重磅信号 ?接下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趋势如何?对市场有哪些深远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了哪些投资机会?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国盛证券、中泰证券、申万宏源、国金证券、东吴证券、华福证券等10家券商,多家券商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以调结构来为稳增长添动力,统筹好需求与供给、速度与质量、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稳增长的同时,也继续重视经济结构改善。
中信证券:长债利率或将偏强运行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指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体现出客观、积极的宏观政策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替换以往的“稳字当头”,释放更加积极的信号。
在中信证券看来,“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与2021年底的“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有异曲同工之妙,而2022年是典型的政策靠前发力的年份,央行降息、财政前置。加上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一表述或意味着政府希望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发力,增加流入实体经济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而提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权重或将加大。综合以上信号,央行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采取更多货币宽松操作。
具体到产业端,会议提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和“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意味着重大战略任务、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将得到更多的财税支持。
相较过去落脚于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提法,本次会议中对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技术以及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把握更为宏观系统,方向判断更为积极新颖。其中,人工智能首次单独成句,中信证券认为,作为颠覆、前沿的新生产力代表,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整体政策态度已由前期的观察评估转为重点支持,未来相关利好政策或抵达新的层级。
消费方面,现阶段,需求不足依然是制约经济修复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现象,本次会议将投资与消费结合进行整体部署,注重二者的协同促进。从结构上来看,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将成为下阶段的发展重点,更为重视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且投资将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节能减排降碳等重点领域倾斜。
地产方面,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可期待增量的融资支持政策推动化解地产信用风险。
地方债务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这意味着,经济大省而言重心更应放在稳定全国经济之上;对于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的地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则是重中之重。
结合经济基本面、物价水平、金融数据和宏观政策发力节奏的历史规律,预计货币政策将率先发力,年底到明年年初降息、降准均存在落地的可能性,长债利率或将偏强运行。
中信建投:地产链或存在超预期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本次会议提到,“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明确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会议强调,“三稳”的目的在于“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其中,稳预期排在第一位,强调舆论引导。相比于之前的政策表态,本次会议显著增加了对于社会关切的回应。当前社会预期偏弱是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投资、消费信心的不足引发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担忧。本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因此,陈果有以下五大判断:
1、地产呵护政策有望持续出台。此前因“未立先破”的房地产政策执行导致房企股债双杀、融资受限、销售下滑等境况,预计在明年有所改善,使房地产行业实现稳着陆;“三大工程”的积极落地将成为房地产模式“立”的突破点。降低按揭利率和首付比例,放松购房限制政策等措施或逐步加码。
2、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内需、深化改革是重点。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3、扩大内需突破点更加突出。传统消费品领域也将迎来更新换代。会议指出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4、推进对外开放,出海+投资准入为大方向。会议指出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5、现代化产业部分重提“绿色低碳”,碳交易和环保行业或迎机遇。会议时隔多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部分再提“绿色低碳”。会议提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配置思路上,陈果认为顺周期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地产链或存在超预期机会。
中金公司:A股市场2024年机会大于风险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金公司研究部也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力度有望提升、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减税降费政策力度高于今年。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金公司认为,本次会议要求从“精准有力”转为“精准有效”,更加注重融资的结构性问题。中金公司认为,中国货币投放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信贷投放货币的重要性相对下降,而财政投放货币的重要性逐步上升。货币投放方式的变化意味着,在现有指标中要更加关注社融、M1、贷款利率和民间融资利率,信贷增速的指示意义可能相对减弱。
中金公司认为,当前估值水平、交易、上市公司行为等一系列信号表明A股市场处于历史偏底部位置,伴随后续经济基本面、政策环境和外部因素可能迎来周期性改善。中金公司重申在当前位置不必悲观,A股市场2024年机会大于风险,节奏上有望前稳后升,近期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对相关领域影响。
债市方面,中金公司预计明年货币政策或将继续保持宽松,结合实体融资需求偏弱而债券配置力量较强。因此,他们认为明年利率下行周期或将延续,债券收益率或将有进一步下行,鉴于美国经济放缓而明年美国可能降息,预计明年基准利率和债券利率下降幅度可能大于过去几年。
广发证券:五大关键词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金麒麟分析师)总结了五大关键词:其中关键词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二是“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三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四是改革开放,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此外,郭磊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1、会议对2023年的定调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认为2023年“经济回升向好”。在上述两个判断的基础上,会议探讨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问题,指出“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困难和挑战除了“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之外,还包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一点隐含的政策指向值得进一步关注。
2、关于明年经济工作,在具体工作要求上,除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之外,会议进一步指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即正向激励的政策为主。这意味着在准财政工具上存在一定想象空间。
3、关于财政政策,除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之外,会议强调“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是否对应财政空间扩大有待于继续观察确认;“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这一导向逻辑上可以发挥专项债更大的杠杆效应。
关于货币政策,会议指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郭磊的理解主要是短期内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按照“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则货币供应就会明显较低;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意味着如果GDP目标是5%、通胀目标是3%,则货币供应量增速可以在8%左右。
4、在产业政策上,会议强调的思路是技术引领产业趋势,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提到的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5、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上,会议强调的是“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在传统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新型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民生部分,会议指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下一阶段人口政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政策红利。
6、关于房地产,除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外,会议还指出要“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明年可能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框架成型的关键年份;关于地方债,会议指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做出更大贡献”,意味着化债期间部分省份在政府投资上可能会存在一些短期约束。
7、关于民企,会议强调“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这意味着后续在民企相关领域会有政策红利。
国盛证券:
2024年是防风险、促改革、扩开放的大年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金麒麟分析师)指出,本次会议“直面困难、提振信心,政策纠偏、对症下药,狠抓落实、强化担当”,有不少新要求、新提法。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指向2024年政策将偏扩张、偏积极、偏刺激,大方向是中央加杠杆、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降准降息可期;此外,2024年也是防风险、促改革、扩开放的大年。
熊园提示:事情正起偏积极的变化,可以乐观点。
总体来看,熊园认为,相较于过往多针对“双碳”领域,本次“先立后破”应是指优先确保经济企稳、谨防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谨防发生产业转型的风险,对“立”的诉求更强,包括“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基础性制度、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化解产能过剩”等。
对比来看,熊园认为,这是一次“直面困难、提振信心”的会议,对经济仍担心,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信心和底气”,关注重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是一次“政策纠偏、对症下药”的会议,对政策思路、政策执行、政策评价均有新要求,关注新提“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新提把握和处理好“四大关系”,要求“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等;是一次“狠抓落实、强化担当”的会议,要求“抓住时机抓紧干”,提出“四个抓落实”,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具体看,2024年工作部署有不少新提法:1、提出5大“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政治”。2、中央加杠杆是大方向,宽财政、松货币,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大概率会再降准降息,财政和货币也有望加强协同。3、“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位居2024年9大工作之首,延续鼓励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提发展“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4、新提“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促消费仍是“旧”办法,扩投资强调政府投资带动,PPP有望重新成为增量工具,关注“三大工程”。5、“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指向2024年应是改革大年,紧盯二十届三中全会。6、高水平对外开放更为细化,应也会有更多关键领域的“突破性”举措。7、2024年是防风险大年,主线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房地产和地方债仍是重中之重。
申万宏源:政策加力、手段变化、三管齐下
申万宏源宏观研究部王胜(金麒麟分析师)、屠强、贾东旭表示,经济形势定调方面,本次会议比去年更积极、新增强调“经济回升向好”。在风险方面,除了继续强调有效需求不足外,较7月政治局会议新增“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两大关键问题。政策部署出现较大变化,从去年“稳字当头”转为今年“以进促稳”。具体手段上首要强调供需等各类政策“协同”,“扩大需求”“优化供给”“提振预期”的政策“三管齐下”。
从供给看,在具体政策工作上,“优化供给”的顺序前置于第一位,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制造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等三大方向。优化供给也具备创造需求的三大“协同效果”。
从提振信心看,本次会议相较去年更明确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新增强调“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从货币政策看,整体定调和12月政治局会议一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首先表征货币政策对信用扩张的目标是积极的。但“价格预期目标”所传递出的另一层含义,即对当前相对偏低的通胀水平的不满意。货币政策未来可能选择适度压低名义利率来压低实际利率水平,保证信用的合理释放,并改变居民通胀预期,促使未来物价回升。另一方面,名义利率的下行和未来通胀温和上行都将给财政政策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留下了空间。
从汇率看,仍坚持底线思维,或维持区间波动。
从财政角度看,会议再度强调了财政纪律,明确提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2024年仍然成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年份。
从地产角度看,更关注“供给侧”,旨在对冲地产投资潜在压力,继续强调三大工程。更重要的是稳定居民预期,释放供需政策协同效果,降低期房交付风险。
从消费角度看,会议对于消费的判断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即挖掘消费内部潜藏的增长点。会议新增“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表明政策已经在关注居民收入问题,期待后续财政政策在短期稳定投资后,投向更多地转向居民领域。
从稳外贸角度看,2024年建议关注我国出口份额继续加快从对发达国家转向对“一带一路”等新兴国家。
中泰证券:会议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对政策全流程的管理
中泰证券研究所张德礼、游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提法。一是“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2024年稳增长政策力度将大于2023年,但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中国经济不会走老路;二是在不搞大刺激的情况下,更注重对政策全流程的管理,包括政策储备打好提前量、不折不扣抓落实、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等。
第一,在肯定2023年经济工作成果的同时,也指出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畅通内外循环都面临压力等。会议也指出了“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第二,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不会走老路和强刺激。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在会议通稿中多次提及。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大规模刺激地产和基建的概率较低。
第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2024年经济领域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会议指出了一些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新赛道等。会议指出当前面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未来在引导产业发展时可能将更加科学。
第四,货币政策方面,突出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对物价的关注度提高。其次,强调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可能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基础货币投放、支持重点领域将发挥更大作用。最后,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从保商业银行息差的角度看,通过MLF和1年期LPR下调引导存款利率下降,可能是2024年广义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
第五,2024年财政政策发力值得期待。会议一方面要求“用好财政政策空间”,目前主要是中央财政有加杠杆空间,但“用好”可能表明赤字率不会大幅高于3%。另一方面,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在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和化债压力下,通过预算内的专项债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可能会是近年“堵偏门、开正门”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
第六,扩大需求方面一方面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这意味着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消费项目需要有增长空间,投资项目能够产生回报。另一方面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可能围绕技改和家电以旧换新出台相关政策。
第七,稳预期成为2024年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甚至将稳预期放在稳增长之前。“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注意把握…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核心都是为了要稳定预期。
第八,和往年相比,本次会议从全流程的角度去推动优化和落实各项政策。各项政策只有落到实处,才能起到预定效果。
第九,重点领域化险继续推进。房地产基本延续了现有政策表述,关键看后续如何落实。隐债化解相关部分,隐债化解压力较大的省市自治区2024年重大项目投资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华福证券:关注七大政策信号
华福证券研究所燕翔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七大重要的政策信号。具体包括:
一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其中关于“产能过剩”的表述是2019年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及。
二是会议明确提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总体基调更为积极。本次会议特别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三是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发展的具体落地载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靠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新产业。
四是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对金融行业意义重大;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需要更好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会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意义重大,预计未来将使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得到拓展。
五是在扩大内需方面,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后续在增加居民收入、刺激大宗消费、重点领域政府投资等方面,将有进一步政策陆续出台。
六是提出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三大重点领域风险;具体风险方面,会议提出了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三方面风险,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七是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意味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助力。通过将城镇与乡村统一规划,能够重新构建城乡平等的空间结构和城乡产业互补链条,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未来,政策重点可以在乡村资源等方面倾斜。
国金证券:五个关键词、四大经济工作主线
国金证券宏观经济组赵伟认为,本次会议“发展”“高质量”“改革”“安全”“科技”等关键词词频则相较2022年会议更多,对应四大主线,即产业升级、消费投资良性循环、防风险及深化改革。
本次会议政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视度、支持力度持续提升,年初以来,央、地领导针对战略新兴、先进制造业密集调研。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也多次提及,“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
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或是2024年挖掘消费潜能的重点方向。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或有两层含义,一方面,需求端,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新基建、新动能等,以投资带动消费;另一方面,供给端,通过设备更新、相关设施建设等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以高质量供给带动潜在消费释放。
持续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同时加快“三大工程”落地。地产销售的低迷叠加库存高企,房企投资意愿短期或难修复。在此情况下,防风险政策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加快“三大工程”项目落地,对冲地产投资拖累。
深化重点领域亦持续推进,以金融监管、金融机构改革,国企深化改革、民企相关制度改革为表征,背后均是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年初以来,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持续出台,后续上述重点领域改革或进一步深化落地。
宏观调控方面,会议新增“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一方面,指向后续财政、货币政策或加强协调、创新政策工具支持稳增长。另一方面,或指向多部门政策需“形成合力”,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将更注重与稳就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相配合。
财政政策方面,新增强调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当前财政政策空间或更多存在于中央,2024年中央或继续加大对地方财政支持,适度调增赤字率、“准财政”等均是潜在资金补充途径。“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与“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相呼应,或指向后续财政资金更多倾斜于债务负担较小,项目储备较多的经济大省。
除了总量“适度加力”、结构支出优化外,2024年财政“提质增效”亦需稳增长项目储备匹配支持。2022年各地财政审计报告显示,项目准备不足是影响专项债资金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财政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提前储备申报项目、加大项目前期要素支持,重点支持“十四五”规划的水利、交通优质项目等或是落地关键。
东吴证券:“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有深意
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金麒麟分析师)、邵翔(金麒麟分析师)认为,一个“新”字凸显了明年工作中“进”和“立”之所在,其中科技创新无疑是重中之重,核心在于通过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
宏观政策上会议要求加强“工具创新”,内需上注重“新型消费”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投资支持“新”基建和“新动能”。更加强调培育“外贸新动能”,更加强调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乡融合“新格局”, 更加重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又把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放到了重点工作的首位,部分说明政策层对于当前的经济工作基本是满意的。这也意味着“立”的核心就在科技创新:一方面要大力发掘新产业和新赛道,一方面要用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会议更加强调“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充分体现了政策层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急迫性。除了2022年提及过的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以外,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新增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述,同时增加了对于广泛使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的需求。
财政政策表述核心“不变”。一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尤其针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二是扩大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范围,支持推进“三大工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国家对财政政策范式转换仍持谨慎态度。
去年,本次货币政策的表述新增两点:一是更加注重与“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可能更加突出逆周期性和对通胀目标的引导;另一方面在利率上,后续利率调控或对低通胀、实际利率高企现象更加关注,而非单纯锚定名义GDP增速,明年降息的仍有想象空间。二是重视“结构”和“存量”,提升效能。这意味总量增速不再是唯一的抓手,央行结构性工具以及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也会成为重点。
地产方面,稳妥推进金融“去地产化”。稳地产聚焦长短期目标并举,短期注重房企面临的流动性问题——“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中长期注重转型,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推进“三大工程”,构建保障房+商品房的地产新模式。
外贸的“新动能”更加注重“引进来”。除了拓宽出口的种类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以及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的堵点。稳定外资、吸引外资依旧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对外政策的重心,而通过引入海外购买力、支持国内消费、零售也成为明年的重要看点。
责任编辑:王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